冬季防病养生,试试保健酒


 

 

00 中药养生酒

       寒风瑟瑟来碗酒,自然浑身暖洋洋。亲朋好友聚举杯,红红火火过新年。寒冬时节,又正值年关,圣诞、元旦、春节,节日一个接着一个,各种酒自然登上桌面帮助人们拉拢感情。而鸿茅药酒的广告也开始提醒人们药酒的各种作用:“治疗风湿骨病,喝鸿茅药酒;治疗筋骨疼痛、脾胃虚寒,喝鸿茅药酒;治疗肾虚气血虚,喝鸿茅药酒。” 

       那么药酒(或者保健酒)是否真的能防病养生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保健酒的历史沿革、功效、宜忌和具体应用。

 

       保健酒和药酒以中医中药理论为基础,在酿酒过程中或在调配过程中加入了中草药,以滋补养生为主,有保健强身作用。药酒和保健酒两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保健酒是现代社会为规范用药范围和市场次序而设立的,是以滋补养生健体为主,对人们具有保健强身作用,既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又有调节机体功能,并不以治疗为目的饮料酒。同时它必须具备有三种属性:即食品属性;功能属性,具有特定的功能;非药品属性。

 

历史沿革

 

       我国保健酒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代,除了“酒”,“醴”之外,还有“鬯”。“鬯”其实就是一种保健酒,是以黑黍为酿酒原料,加入郁金香草酿成的。

 

       《汉书·食货志》中说:“酒,百药之长”;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说:“醫,治病工也……从酉。”而“酉”古通假“酒”,古代“殹”字,上半部“医”与“殳”,指针装医袋、竹刀,古医以刀、针为主,而巫医盛世,自是加“巫”了。后来,酒被大量使用并被推崇,由是,“医”下,“巫”便为“酉”了。可见在古代酒在医疗中的重要作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医方专书有几十种与保健酒相关。

 

       汉之前,保健酒的制作通常是粮食与药材混合发酵。至汉代,药材的酒煎煮法和酒浸渍法开始出现。如《神农本草经》说:“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用酒浸渍,一方面可以提高药材中的一些有效成分的溶出;另一方面,酒行药势,药效更佳,至今仍然有指导价值。东汉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也记载有多例保健酒的制作方法。

 

       唐宋时期,保健滋补酒越来越盛行,如《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外台秘要》都收录了大量保健酒的配方和制法。

 

       元明清时期,医药学得到了快速发展。保健酒在整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即收集保健酒方约有200多个。其他如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明代朱棣等人的《普济方》、方贤的《奇效良方》、王肯堂的《证治准绳》、龚庭贤的《万病回春》、《寿世保元》、清代孙伟的《良朋汇集经验神方》、陶承熹的《惠直堂经民间验方》、项友清的《同寿录》、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等著作中均载有不少药酒配方。

 

       时至今日我们所熟知的“延龄聚宝酒”“史国公药酒”“八珍酒”“长生固本酒”“延寿酒”“长春酒”“红颜酒”“参茸酒”“养神酒”“枸杞酒”等知名保健酒,仍在造福人类。

 

保健酒的功能和宜忌

 

       保健酒中蕴藏了丰富的中医中药理念,是中医养生的生动实践,是酒与药的完美结合。所谓酒为“百药之长”,指酒不单单是一味很好的药物,还能帮助其它药物提高疗效。酒可以行药势,可以使药力外达于肌表,能通行血脉,借以引导药物到达治疗的部位;酒还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是一种良好的溶媒,从而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据此,保健酒的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类。

 

1)对症类

       这类保健酒针对人体某一具体部位或范围,具有保健或缓解病症的作用,其功能和人群针对性明确,药材的配伍选择和配伍禁忌需要有专业医生的指导。常见的对症范围有心系、肝胆系、肺系、胃系、肾系、肢体经络系、骨伤、五官、妇科、外科等。

 

2)营养滋补类

       这类保健酒通常以补气养血、滋阴壮阳、温肾补脾、健脾养胃、补心安神为目的,具有泛功能的特点,不针对特点部位或人群,安全性高。常见的功能有补益调养、延缓衰老、美容养颜、防病辟疫、条畅气机等。

 

       保健酒在饮用禁忌上,一般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不宜使用药酒;在行经期,如果月经正常,也不宜用活血功效较强的药酒;年龄方面,年龄越大,则新陈代谢慢,服用量应减量。

 00  酒

具体应用

 

养生保健

       保健酒综合了酒与药的作用,针对亚健康症状的缓解有其独特的优势。酒方常用药材有黄芪、白术、甘草、大枣、淫羊藿、鹿茸、熟地黄、龟甲、鳖甲等,合理饮用具有强身健体之功效,亦可用于祛病延年、调和气血、悦泽容颜,从而达延年益寿的目的。如《万病回春》卷四载参归补虚酒具有补气和血、调脾胃、悦颜色,主治气血两虚所致的面黄肌瘦、劳累倦怠、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寿世保元》卷四长生固本酒,具有益气滋阴功能,用于气阴两衰所致的四肢无力、易于疲倦、腰酸腿软、心烦口干、心悸多梦、头眩、须发早白等症。其它还有用名贵中药调配的虫草灵芝保健酒等等。

 

◎肺系病症防治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肺气以宣发肃降为基本运行形式。肺位最高,覆盖诸脏,有“华盖”之称。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肺又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故有“娇脏”之称。

 

       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辛者能发散,针对肺系疾病能够较好的助肺宣发,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常用中药包括百部根、荆芥、紫苏、金银花、连翘、薄荷、桑叶、芦根等,复配以酒用以调理感冒、咳嗽、哮喘、肺痨、慢性支气管炎等肺系病症,如《温病条辨》卷一桑菊酒,以桑菊饮原方化裁泡酒,具有散风,解热功能,用于内热感冒引起,头痛、身热、咳嗽、鼻塞流涕,口苦咽干防治。

 

◎心系病症防治

       《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系证主要包括心悸、胸痹、真心痛、不寐等,主要病位在心,主要病因包括感受外邪,七情所伤,劳倦内伤,此系列病症大多与肝脾肾相关。

 

       因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故药借酒性,更有利于药性的发挥。常用中药包括黄芪、人参、甘草、熟地、龙眼肉、远志、茯神、酸枣仁、五味子等。如《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读书丸浸酒。

 

◎脾胃系病症防治

       《类经·藏象类》说:“脾主运化,胃司受纳,通主水谷”。脾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脾胃系证大多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病因导致,基本病机主要为中焦气机不利、胃失和降、脾胃升降失职。常见病证包括胃痛、痞满、呕吐、噎嗝、呃逆、腹痛、泄泻、痢疾、便秘。

 

       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能补益肠胃。药用酒浸渍,一方面可使药材中的一些药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药势,疗效也可提高。常用的药材有吴茱萸、陈皮、茯苓、白术、半夏、芍药、大枣、甘草、藿香、苍术、莱菔子、神曲、山楂等。如《本草纲目拾遗》卷五所载白酒药曲功能健胃消积,可消肠胃积滞。

 

◎肝胆系病症防治

       肝脏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肝开窍于目。肝与胆直接相连,互为表里。肝胆证大多由饮食内伤、情志不遂、劳倦病后所发,肝气瘀滞,疏泄不利,宜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症状表现包括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烦躁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消化不良、泛酸、胸胁疼痛、两目干涩昏花等。

 

       酒能疏肝解郁、宣情畅意,通过与柴胡、郁金、香附、川楝子、白芍、山栀子、菊花、吴茱萸、枸杞子等常用中药材的完美结合,可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如《证类本草》卷六白菊花酒。

 

◎肾系病症防治

       肾中藏有元阴元阳,元阴属水,元阳属火,故肾又称为“水火之脏”。其病证的产生是不外乎外感水湿、瘀浊内劳、体虚病后,脾肾衰惫,气化不利,肾虚衰竭因素。常见症状为全身或局部水肿、小便不利、排尿困难、腰部疼痛等。

 

       酒是用谷物和曲所酿成的流质,其气悍,质清,味苦甘辛,性热,具有散塞滞、开方瘀结、通经络、行血脉等功用。酒可以直接当“药”,当肾的主水功能发生异常时,用酒剂代替膏方可减少水的摄入量,减轻肾脏的负担。常用中药有附子、干姜、枸杞、石决明、半夏、肉桂、桂枝、牛膝、淫羊藿、薏苡仁等。方见《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二八味黄芪酒。

 

◎经络系统病症

       肢体经络证大多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跌扑瘀阻等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经络、关节、肌肉等处发生不适反应的一系列病症。

 

       酒性温而味辛,其气悍,质清,味苦甘辛,性热,温者能祛寒,辛者能发散,所以酒能疏通经神博酒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具有散塞滞、开方瘀结、消饮食、通经络、行血脉等功用。

 

       酒可以直接当“药”,也可配伍桑寄生、杜仲、续断、巴戟天、牛膝等治疗关节酸痛、腿脚软弱、行动不利、肢寒体冷、血淤、跌打损伤等症疗效甚佳。如《奇效良方》卷三天麻浸酒方。

 

◎外科系病症防治

       中医学外科证的产生大多由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淤血致病,从而导致邪盛正衰、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常见的病证包括疮疡,乳房类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系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其他外伤性疾病等。

 

       常用酒配伍中药包括蜂房、远志、金银花、地骨皮、豨莶草、乌梢蛇、防风、苦参、大黄、土槿皮、丁香、白癣皮等拟方。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远志酒功能安神益智,祛痰,消肿。防治一切痈疽发背,疖毒恶候。

 

◎妇科病症防治

       《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提到:“女人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但凡寒湿热邪,情志因素,生活因素,体质因素都可导致脏腑功能、气血失常,冲任督带损伤,胞宫、胞脉、胞络受损,而引起经带胎产杂诸证,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行头痛、经行泄泻、绝经妇女骨质疏松、带下异常、妊娠腹痛、妊娠水肿、产后血晕等症状。

 

       常用保健酒方如《万病回春》卷四以当归、南芎、白芍、生地黄、人参、白术、白茯苓、粉草、五加皮、小肥红枣、核桃肉等药装入绢袋内,用好糯米酒40斤,煮2炷香,埋净土中5日夜,取出,过3~7日服。名为八珍酒方,功能和气血,养脏腑,调脾胃,解宿醒,强精神,悦颜色,助劳倦,补诸虚,久服百病消除。

 

◎骨伤病症防治

       中医骨伤科学在古代属“折疡”“金镞”等范畴。历史上本科有“金疡”“接骨”“正骨”“伤科”等不同称谓。其产生原因有很多,包括阴阳、气血、藏象、皮肉筋骨、经络等失衡造成。常用中药有乳香、没药、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芍药、杜仲、续断、血竭等。

 

       《医方易简》卷十以鹿筋、蕲蛇、虎骨胶、鹿胶、党参、枸杞子、乳香、五加皮、防风、当归、熟地、茯苓、木瓜、牛膝(盐炒)、杜仲各、松节、红枣、没药、木香、白芷、羌活、天麻、香附、川芎、川乌、炙草、黄芪、核桃肉、白术等以瓦钵盛盖,用米烧酒拌湿透一日,隔水蒸熟,待冷,装坛内,每料只用上好米酒泡至30天之久可饮,愈陈愈妙,配置补药酒,功能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主治跌打刀伤各证,身体虚弱及年老弱者。

 

◎五官病症防治

       耳、目、鼻、唇、舌五官证主要是指牙痛、耳聋、耳鸣、中耳炎、鼻炎等证。常用中药包括石菖蒲、木通、磁石、防风、决明子、菊花、当归、地黄、两面针、枸杞等等。如《太平圣惠方》卷三十菖蒲浸酒以菖蒲、木通、磁石、防风、桂心、牛膝细锉,用生绢袋盛,以酒内药浸七日后,每日食前暖一小盏服之,功能虚劳耳聋。

 

◎瘟疫病症防治

       瘟疫证是急性烈性传染性疾病的总称。早在《内经》的《素问·刺法论》中就有用小金丹以预防疫病的记载。晋代葛洪指出“家人视病者,可先服取利,则不相染易也。”葛洪用柏枝散预防疫病流行,并强调常服熬豉、新米、酒渍,以断温病,令不相染。《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列有不少辟温方药,如《备急千金要方》言:“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岁旦屠苏酒方”以防温病(传染性疾病)发生。元代滑寿主张在麻疹流行期间以消毒保婴丹、代天宣化丸预防麻疹的发病。《本草纲目》记载了服脐带粉预防疫疹,服紫草根预防麻疹。

 

结语

 

酒作为“百药之长”,又与其它中药结合而成保健酒,具有营养丰富、保健功能明确、品种繁多、风格各异的特点,几千年的传统中医理论为保健配制酒开发与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物质基础,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保健酒是中国中医文化与中国酒文化的最佳载体,在新的历史时期,必将放射更灿烂的光辉,并走向世界。

 

|作者介绍|

李贵海,湖北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脑病及老年病防治研究工作。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2016-27),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