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通,病不生–裘沛然详解神奇的经络保健


 

 

 

00 经络

       2009年6月19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召开表彰大会,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届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进行表彰。这些30国医大师均为中医界的权威专家,有着数十年的从医经验,连汝安教授搜集了他们的专著、医案、演讲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囊括了他们最有效、最实用的养生精华,汇编成《国医大师亲身养生秘诀:30位国医独门养生技法》一书。

 

        本书从气血平衡、健脑抗衰、调养五脏、膳食养生、疾病康复等着手,全方位提供一套识字即懂的中医道理,随手可用的中医方法,只要按照书中的内容,对症下方,坚持调理,就会收获健康。本文为节选。

 

       裘沛然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就跟随叔父学习针灸,可以说对经络针灸的研究早已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在他看来,经络其实就是身体内部一种密闭的管道,作用非常广泛:在平时担任着输转气血、联系脏腑、濡养组织等作用;而当身体出现异常时,又能够反映病候;当病邪侵袭机体时,则具有传导的作用;在应用针灸或汤药施治时,它同样具有接受刺激和传递的作用。因此,在治病疗疾时,我们就可以根据经络的特殊地位选择治疗方法。

 

经络的反应作用

 

       经络在人体内部循行,故某经脉的隶属部位发生病变,就会在该经脉上有所体现,它有时表现为局部性的,有时表现为全身性的。如《灵枢·邪客》中说:

 

       “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大腿);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膝盖后腿弯处)。”

 

       至于全身性症状,则有“太阳病,发热恶寒,少阳病,寒热往来,阳明病,但恶热不恶寒”的说法。

 

       在裘老看来,近代医家发现的压痛点、皮肤反应点及过敏带等,实际上也是对经络反应作用的印证。有些人认为,某些压痛点与皮肤反应点和经络腧穴不尽相符,裘老解释说:“这是因为经穴仅仅是经络学说中的一部分,它还包括经别、奇经、经筋、皮部以及标本、根结之类。”因此,经络在人体中的分布,不仅仅是“线”或“点”,还应从“面”的角度来理解。这也就不能不提当代一些养生专家提到的“反射区疗法”,它并不是一种全新的疗法,只不过是经络疗法的延伸,它之所以能够起到保健作用,就是因为人体内存在着经络。

 

经络的传导作用

 

       经络的循行表里相通,把人体体表和内脏密切相连,所以病邪侵袭人体后,就可循着经络线路向内传导。例如太阳司一身之表,为开;阳明司一身之里,为阖;少阳半表半里,为枢;而少阴与太阳又相为表里。故六淫之邪侵入太阳时,就有内传阳明、少阳或少阴的可能。既然经络能够传导病邪,那么自然也就能够将体表良性刺激传递于脏腑,针灸、按摩、刮痧、拔罐等经络疗法,就是依据其这一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

 

       事实上,由于经络在人体的分布极为复杂,人体各部位又相互关联,所以用经络治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并不是哪个部位出现病变,刺激相应经穴就可以了。中医在治疗某些疾患时,常常不仅是治患病的这个脏器,而特别重视与其相关的另一些脏器。

 

       例如,治疗肺结核,常用补肾的方法;治疗肾炎,常常用运脾或宜肺的方法;目疾不治目,而用补肝的方法;口舌生疮,可以清泄小肠之火;治疗泄泻,采用调治膀胱或补肾的治法。又如,针灸治疗高热疾患,常取大椎穴退热,因为大椎穴是诸阳交会穴;阳气不足,可温灸关元穴,因关元为三阴之会,又是肾间动气所系的穴位。此外如头顶痛,取足小趾至阴穴;泄泻及脱肛,取头顶百会穴;呼吸器官疾患,取用大肠经的曲池、合谷穴;肝炎取胆经的阳陵泉、丘墟穴;妇女月经病取三阴交穴等。

 

人体经络的组成

 

       人体经络实际上包括点、线、面三个部分。所谓点,除了360多个经穴之外,还有很多奇穴,另有阿是穴(天应穴、不定穴)等,正所谓“人身寸寸皆是穴”;至于线,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等各种纵横交错和深浅密布的循行径路;至于面,从肢体的皮肉筋骨到脏腑组织,都有一定的分布和特殊的联系。这些“点、线、面”共同具有反映病候、传导病邪、接受刺激、传递药性、指导治疗的作用,只要方法应用得当,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经络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编后语

       《灵枢·经脉》提到:“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是因为经脉有行气血、营阴阳这样重要的作用,所以通过经脉变化可以判断人的生死。由此可见,人体经络是人的生命线,它维系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中医处病之根本,而“调虚实”即是治病养生之关键。

 

       裘沛然对养生学说深有研究,他曾分析了中医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含义,并发表“高明的医生是防病于未然,而医学的最高境界是消灭医生”的见解。他还主张,养生要坚持一个“啬”字。人的精神气血是有限的,需要处处注意摄养爱护,使之多贮存而少消耗。

 

       所以,《黄帝内经》强调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诚为古人的智慧,通过疏通经络,使人体气血调和,健康自然来。

 

| 名医介绍 |

裘沛然(1913年—2010年5月3日),原名维龙,男,汉族,浙江宁波慈溪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中国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终身教授。裘沛然长期从事中医教育和中医理论、临床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各家学说、经络、伤寒温病、养生诸领域颇多见解,对内科疑难病的治疗亦颇具心得,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贡献。中国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大辞海》的副主编。

 

|作者简介|

连汝安,中医世家,明朝御医连成玉的第八代传人,是“冠心病工程”的创始人、“山海丹”及“汝心安”(丹芪)胶囊的发明人。曾任解放军第三0四医院大内科主任、医务副院长等职。现为北京御医堂特聘中医专家。连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老年病防治、抗衰老、抗疲劳以及“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把冠心病作为突破口,取得了三项主要科研成果:一是发明研制成功了治疗冠心脖的复方中药—“山海丹”及“汝心安”(丹芪)胶囊;二是发明研制成功了“全方位多功能心电信息自动诊断仪”;三是研究成功了“连汝安冠心病(胸痹)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系统”。把上述三项成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称为“冠心病工程”,已出版“论冠心病工程”专著。

 

来源:本文选自《国医大师亲身养生秘诀:30位国医独门养生技法》,作者:连汝安,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