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医案:脑瘤(老年)


周仲瑛医案

 

蒋XX,男,63岁,大学教师

 

【病史及检查】

患者1980年曾突发头痛,呕吐,诊断为脱髓鞘病。用激素治疗,控制向愈。此次3月初,突然头痛,左侧瞳孔放大,眼睑下垂,不能睁开,伴有呕吐。

 

1994年4月9日某军区总医院头颅MRI及CT报告提示:“图像所见,斜坡及鞍区块状异常信号,T1WI混杂略高信号,T2WI为等信号改变。斜坡膨胀,轮廓消失,视神经受压上抬,肿块占据蝶窦,CT平扫示枕骨斜坡及岩骨尖骨质破坏,密度降低,考虑脊索瘤可能(MRI号4187)”。

 

患者因体虚,畏惧手术,于1994年4月30日来我院就诊。

 

【临床表现】

头痛,左侧瞳孔放大,眼睑下垂,复视,时有恶心呕吐,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苔黄薄腻、质红,脉细滑。

 

【辨治经过】

初从风痰瘀阻,清阳不展治疗。药用川芎、天麻、僵蚕、南星、炮山甲、广地龙、甘杞子、石菖蒲、泽兰、泽泻各10g,生黄芪20g,葛根15g,炙全蝎5g,制白附子3g,制马钱子0.25g(另吞)。

 

服药十五贴,头痛明显缓解,瞳孔恢复正常,眼睑狭窄有所改善,仍有复视,神疲乏力,口干,苔黄腻,质红,有裂纹,脉细。痰瘀化热,阴液耗伤,上方去南星、菖蒲、泽兰泻,加陈胆星、川石斛、花粉各10g。

 

服药三十贴,复视、眼睑下垂进一步改善,稍有头昏,左目视糊,苔脉同前。转从标本同治,加用补益肝肾之品,上方改黄芪30g,加制首乌10g,石决明30g,连续服药四十贴,左眼睑闭合基本恢复正常,多视目糊,畏光,复视,右耳鸣响,苔黄薄腻,质暗红,脉细。

 

从肝肾亏虚,阴不涵阳,精气不能上承,痰瘀上蒙清窍治疗。炙鳖甲、川石斛各10g,大生地、杞子各12g,生黄芪30g,葛根15g,生石决明30g,炮山甲、陈胆星、炎僵蚕、天麻各10g,炙蜈蚣、制白附子各5g,马钱子0.25g(另吞)。

 

服药至十月初,患者自觉体力恢复,精神转佳,仅有畏光,右耳鸣响,再服原方15贴,以巩固之。病人准备按原计划接受西医手术治疗,以图根治。

 

患者11月2日住进上海某医院准备手术。

 

11月12日复查头颅MRI,提示:“蝶鞍内有异常块状信号,病变累及斜坡,鞍底下陷,视交叉上抬,双侧颈内动脉轻度外移,脑室系统无扩张,中线结构无移位”。(MRI号105340)但与某军区总医院4月9日的MRI比较,肿瘤缩小了1/3,某医院认为半年内肿块缩小如此明显,且症状改善,实在不可思议,劝患者暂不手术,用原法继观。

 

患者复于12月7日又回到我处就诊。因停药月余,加之疲劳,患者头昏,口干明显,仍感畏光,耳鸣,苔薄腻,舌有裂纹,脉细。

 

治拟滋养肝肾,益气升阳为主,配以化痰消瘀,解毒抗癌法,药用大生地、杞子各12g,炙鳖甲、天冬、天花粉、天麻、陈胆星、炮山甲、炙僵蚕、山慈菇各10g,生黄芪30g,葛根15g,炙蜈蚣、制白附子各5g,马钱子0.25g。

 

服药半年余,畏光头昏等症消失,惟感有时耳鸣。1995年5月27曰某军区总医院第三次检查头颅MRI并与1994年4月9日MRI片比较,肿块明显缩小了2/3。

 

头颅MRI示“鞍区斜坡脊索瘤术后,有少许残留”(其实并未手术)(片号4184)。.原方加炙水輕5g,路路通10g,灵磁石30g,调治一月,诸证悉除。目前继续服药,巩固疗效。

 

【按】

本例脑瘤辨证系肝肾不足,清阳不升,风痰瘀阻所致,本虚标实,兼夹为患。

 

治疗分为三步。

 

初诊时头痛明显,伴有呕吐,瞳孔大小异常,眼睑下垂,病情较重,标实为急,故先用天麻、僵蚕、南星、制白附子祛风化痰,炮山甲、广地龙、泽兰、炙全蝎活血通络,石菖蒲、泽泻化痰开窍,制马钱子解毒消肿,甘杞子滋养肝肾,黄芪、葛根、川芎益气升阳。

 

复诊时,头痛、瞳孔异常等症改善,口干,舌裂明显,系风痰瘀阻,郁久化热,津液耗伤,故去南星、菖蒲、泽兰、泻,加天花粉、石斛滋养阴液。

 

继因耳鸣、目糊明显,肝肾不足,阴不涵阳,精气不能上承,本虚为主,风痰瘀结,留着未尽,故用炙鳖甲、大生地、川石斛、杞子等滋养肝肾,黄芪、葛根益气升阳,石决明、牡蛎、胆星、僵蚕、天麻等化痰软坚,山甲、炙蜈蚣、水蛭等活血通络,马钱子、山慈菇等解毒抗癌。由于辨证准确,药用得当,疗效显著。

 

【体会】

高年罹患癌肿,肝肾气血不足,复加癌毒伤正,虚实夹杂,病情多变。

 

故诊治肿瘤,不可滥用大剂解毒抗癌之品而忽视中医辨证,以防生变,应结合个体差异,明确肿块部位,病理特点,权衡标本先后,随证治之,切勿操之过急,轻率的易法更方。

 

本案脑瘤病位在上,“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故用祛风化痰之药,配升举清阳之品,使药物直达病所;用虫类熄风搜剔之药,配化瘀软坚之品引药上行,疏通络脉、消肿散结;用益肾养肝之药,配解毒抗癌之品,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只要审证精确,用药恰当,守方守法,坚持治疗,常可收到满意疗效。

 

| 医家简介 |

周仲瑛,男,汉族,1928年6月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世代中医,幼承庭训,随父周筱斋教授学习中医。1948年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56年进人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院长等职。1983年调任南京中医学院,任院长。目前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终身名誉会长等职。

 

来源:国医微课堂医案分享201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