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年仲秋,青溪胡和清令正,35岁。
【辨治经过】
患寒热1月有余。延数医治皆不效,病趋恶化,转请管老诊治。
症见面赤壮热,口渴饮冷,便血色黑,狂躁无羞,欲裸体伏于井水中为快。
诊其左脉见伏,右脉虽浮大但按之无力,舌苔灰黑而润。
诊毕患者要喝冷水,便以生梨与之。初似迫不及待,食至一半,即不欲食,强使食之,旋即吐出。以指探其所吐,但觉冰冷。
管老遂曰:“此真寒假热也,须急回其阳。”
处方:熟附子10克,淡干姜6克,炙甘草6克,参须10克,川黄连1.5克,肉桂6克,五味子5克,童便1盅。
煎后冷透频服。1剂尽,狂躁即止。
次日复诊,但见形寒身倦,两脉沉细无力,舌苔白润。原方续进1剂,诸症悉除。再以理中、六君调理半月而愈。
【体会】
真寒假热之证,每有“毫厘千里”之差。非心细者无以洞察秋毫,非胆大者不能力挽其险。
管老说:“此案虽见热势猖獗,但脉伏苔润,即知为阴寒盛于内,虚阳格于外。然壮热喜冷,狂躁声粗,真假尚难厘定。故令食生梨,观其初喜后厌,且所吐冰冷,则知无误,故放胆给以温中回阳。”
方以四逆汤加参、桂温里回阳,佐五味子以收敛浮阳,少用黄连,并使冷服,乃反佐以防格拒致吐也。而童便一味,使阴阳得以和合,故尽剂狂躁即止。若见壮热狂躁,便以寒凉攻下,必致孤阳外脱,绝汗而亡。
|医家简介|
管光炜(1911-1987),字雅楼,江苏溧水乌山乡人。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因父早亡,13岁到高淳县沧溪张万金药店学徒,19岁到东坝广和堂药号当店员。在此期间,边帮工,边学习,刻苦钻研中医理论,熟记汤头歌,开始为病家处方治病。24岁时,与人合股在东坝开设天和堂药号,并在该店坐堂行医。他天资聪颖,自学成才。一面经营药业,从事医疗实践,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医科函授。民国26年(1937)毕业于天津国医函授学校,民国36年获全国中医师考核合格证书。解放后,他长期在东坝中医院任主治医师。在医术上尤其推崇《医宗金鉴》和《脾胃论》二书,对其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临床治病,着重脾胃。他常说:“脾胃乃仓库之官,健体之本。治病如用兵,兵无粮草不行,人无胃气则殆。”因此,“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补脾益气之剂,被他灵活运用。1981年被镇江地区评为名老中医。1987年10月逝世。
本文摘自:管济生.老中医管光炜经验举隅.江苏中医杂志,19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