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反复呕吐


 

某女,42岁。

 

【辨治经过】

 

2016年08月13来求诊。

 

主诉:反复呕吐1年多。

 

治疗经过

既往三四年前类似病史,予针灸治疗20天后呕吐愈。此次再发一年多,因反复呕吐,三次在深圳、东莞及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予输液等对症处理,但仍反复,长期针灸及中药治疗未效。

 

2015年8月外院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C13呼气试验:HP(-);血钾偏低,肝功能、颅脑磁共振检查无异常。心电图:P-R间期缩短,Q-T延长。血压偏低。

 

现在症:

呕吐频频,食后呕吐,呕吐胃内容物,时经期呕吐,因呕吐几不能进食。胃胀,怕冷甚,腹部怕冷,疲倦,心慌胸闷,无头晕、无视物旋转感,无口干苦,睡眠差,易醒,烦躁,大便正常。舌淡暗,边齿印,苔白,脉弦重按无力。

 

诊断:呕吐。四诊合参,此为少阳太阴合病,予温胆汤加减:生半夏25g,陈皮60g,茯苓15g,枳壳15g,竹茹5g,熟附子20g,生姜30g(自备),7剂。

 

2016.08.25二诊:药后呕吐消,胃胀消,胸闷堵塞感减,怕冷减,睡眠欠佳,可进食但纳少,疲倦甚,无口干苦。复查钾离子正常。

 

处方:前方改生半夏为姜半夏25g,生姜15g(自备),茯苓加至30g,加炒白术15g,14剂。

 

药后,怕冷、精神、睡眠均好转,在前方基础上加减治疗月余,呕吐一直未复发,胃纳改善明显,嘱愈后注意饮食调护。

 

2017年3月初随访,患者呕吐一直未作,除睡眠欠佳外,余无不适。

 

【案例分析】

 

《医方集解》论及温胆汤,云:“此足少阳、阳明药也。橘、半、生姜之辛温,以之导痰止呕,即以之温胆;枳实破滞;茯苓渗湿;甘草和中;竹茹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凉肺金即所以平肝木也。如是则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

 

患者呕吐、胃胀、疲倦怕冷、心慌胸闷、睡眠差、易醒、烦躁、舌淡暗,边齿印,苔白,脉弦重按无力,一派太阴虚寒,水饮内盛兼有少阳气郁的表现,处予温胆汤和胃、利胆、化痰、止呕,生半夏、大量陈皮燥湿健脾,降逆止呕,茯苓健脾渗湿,枳壳宽中行气,稍佐竹茹清胆和胃,去甘草、大枣以防滋腻碍胃。

 

患者疲倦怕冷甚,脉弦重按无力,故加熟附子温补元阳,以复中阳。药后呕止纳复,精神情绪睡眠等亦见好转。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症状纷繁复杂,如何在诸多症状中抓住主要的病机,开出对证的方剂,药味药量如何斟酌加减,考验医生入细的功夫。中医不传之秘在药量。

 

大剂量的陈皮行气降逆止呕之力强,现代亦有单味大剂量陈皮水煎治疗呃逆的报道。半夏生用降逆止呕之力专,而观如今,畏有毒中药如蛇蝎,殊不知对证用药,有毒之药亦为救世良方,况加大量生姜制约生半夏峻猛之性,且久煎可减毒,余不可不察。

 

来源:国医微课堂医案分享2017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