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亮甫针灸医案】慢性胃炎案


 

丁××,女,56岁。

 

【辨治经过】

 

主诉:胃病反复发作5年。半夜胃中难过,觉热感,已有1年多,长期便秘。胃镜检查示:轻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轻中度肠化,糜烂。十二指肠球部炎症,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幽门螺杆菌(+)。苔腻,脉细软。

 

诊断:1.十二指肠球部炎症。2.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证属:胃失和降。

 

治拟:和胃通腑。

 

(1)针灸取穴:中脘、梁门、足三里、上巨虚。温针灸中脘、梁门,每穴2壮,留针20分钟,然后在上腹部拔罐10分钟。

 

(2)内服方:煅瓦楞30g,川楝子30g,延胡索9g,海螺蛸15g,浙贝母9g,白芨6g,生军9g(后下),火麻仁30g,焦谷麦芽(各)9g,焦鸡金9g,焦山楂9g,木香6g,高良姜3g,砂仁3g(后下),姜半夏9g,陈皮6g。14帖。

 

针药并治1月后做呼气试验示阴性,胃痛胃胀基本消失。

 

继续针药同治2月后,症状基本消失,无其它不适。

 

【按】

 

慢性胃炎,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属“胃病”、“嗳气”等范畴。秦师认为胃病多与情志失和,饮食不节,精神紧张和疲劳有关。

 

本病的关键是虚实夹杂,脾胃虚损为本,气滞湿热蕴阻为标。在治疗上健脾助运,理气和胃为主。

 

针刺取穴局部配远道,中脘属任脉,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具有和胃、宽中、消食作用。梁门属胃经穴,具有健脾消胀作用。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具有益胃补脾、调补气血作用,能调整胃肠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调节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使胃黏膜得以修复。上巨虚属胃经,为大肠下合穴,调节肠胃、利气,能清胃中之热。上巨虚与足三里同用,促使胃肠蠕动,健脾和胃,清热通腑。

 

温针灸能增加得气感,改善局部血循环,起到温经通络,健脾和胃的作用。

 

秦师认为方中生军、火麻仁、川连用以通腑,排除体内蓄积日久的毒素,起到杀幽门螺杆菌的作用。炙海螵蛸、浙贝母为乌贝散组方,专治溃疡。海螵蛸具有生肌止血,收敛作用,贝母化痰散结生肌,二者合用,具有止酸生肌作用。瓦楞子、延胡索、川楝子具有散结软坚、化痰止酸作用,秦师认为瓦楞子可以防止肠化,结合川楝子、延胡索,可以加强制酸止痛之功效。木香、川连为香连丸组方,以清化湿热,行气止痛。鸡内金、焦谷麦芽、焦山楂和焦神曲有助于胃的消化吸收,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加强胃蠕动,增加食欲。

 

|医家简介|

秦亮甫(1924年-),男,汉族,江苏省武进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专家之一,上海市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一、二、三届指导教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来源:百度文库/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