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儿,1岁6个月。
【辨治经过】
孩子出生后5个月开始流口水,后逐渐加重,引起唇周红赤,下颌因口水刺激而赤红糜烂,每天口水巾需要换7块左右。
该小儿形体消瘦,面颊及唇舌红赤,烦躁不安,纳差,便结,指纹紫。
中医辨证:脾胃实热。
治疗:
按揉地仓、承浆、廉泉、合谷、足三里,分推阴阳穴5分钟,清脾土5分钟,清鱼际5分钟,清心经3分钟,补肾水3分钟,清天河水3分钟,推六腑3分钟,揉涌泉2分钟。
2次后流口水减少,以后逐日好转。
第7日流口水基本消失,10天治好。
【分析】
“流口水”,是指小儿涎液过多,经常流出,滞于颐间及胸前者,严重者可致颐部潮红,糜烂。本病多见于3岁以内的小儿,宝宝流口水的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流涎,是婴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
中医对宝宝流口水有独到的经验和见解,认为主要是“脾失调摄”所致,可分寒热两种情况。
属热者流出的口水粘稠,口角潮红糜烂,多兼有口气臭秽、小便短赤等症;
属寒者,流出的口水清稀,口角虽然糜烂,但局部灰白不红,常伴有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四肢不温、大便溏薄等表现。
| 医生简介 |
李蔚江,现执教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慈皓堂中医门诊部中医科主任。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传承“杨氏针灸”传承人。针灸师承上海中医名家葛林宝教授,推拿师承全国推拿泰斗严隽陶教授,中医内科受教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陈德兴教授。
目前为上海“海派中医名医工作室”秘书长,上海市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评价中心征集基地负责人。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国推拿学会会员、上海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灸推拿教育分会会员。上海中医药大学《悬灸保健技术》的开发者和项目负责人。获得多项小儿推拿技术和中医艾灸的专利授权。
来源:百会传承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