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守中儿科针灸医案】小儿惊厥


 

患儿姜××,男,3岁半,门诊号34590。

 

【辨治经过】

 

1956年4月3日入院针灸科初诊。

 

主诉:5个月以来时常抽风。抽时两眼球上翻、颜面及四肢抽动、人事不省,持续10余分钟。抽后疲倦嗜睡,睡1~2小时,醒后一切正常。此后约每隔半月左右即抽风1次。

 

自1956年2月20日后,抽风加重,每天抽2~3次,并有一次抽风时小便失禁。曾用苯巴比妥等镇静药治疗,但仍有抽风。

 

自同年3月28日开始每日抽风5~6次之多。自发病以后食欲差、脾气不好、智力发育受障碍、记忆力减退。

 

检查:营养中等,神志清,颈软,凯尔尼格征阴性、巴宾斯基征阴性。

 

印象:癫痫。

 

针灸治疗后很见效,自开始针治1次后,即连续7个多月未抽风;但于1956年11月7日又抽风1次,持续2~3分钟,不严重。

 

经继续针灸治疗后,至今有一年半之久,一直未发,食欲好转,智力与记忆力亦均好转。

 

针治取穴:合谷、少商、商阳。

 

【按】

 

针治小儿惊厥,采用的穴位是:

 

(1)十二井穴,即手太阴肺经之少商,手阳明大肠经之商阳,手厥阴心包经之中冲,手少阳三焦经之关冲,手少阴心经之少冲及手太阳小肠经之少泽。

(2)十宣穴。

(3)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合谷。

 

下列各穴,亦有时采用:

 

(1)手少阴心经之输穴:神门。

(2)手厥阴心包经之经穴:间使。

(3)足少阳胆经之合穴:阳陵泉。

(4)足太阴脾经之井穴:隐白。

(5)足少阴肾经之井穴:涌泉。

(6)足少阳胆经:风池穴。

(7)督脉:身柱、大椎、百会及人中等穴。

(8)经外奇穴:印堂等。

 

针治的手法:进针后,捻转15~30秒钟,然后退针。针刺十二井穴或十宣穴后,若放出少量之血,则更为有效。

 

| 医生简介 |

任守中,小儿针灸专家。奉天(今辽宁)辽阳人。生于针灸世家,1944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建国后,历任北京儿童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第二医学院副教授,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以针灸治疗小儿麻痹症及其后遗症、单纯性消化不良、幽门痉挛、神经性尿频、尿潴留、脱肛等疾病见长。主编有《儿科针灸疗法》。

 

来源:针灸名医经典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