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南开中学旁,陈氏女,年十七岁,经通忽又半载不至。
【病因】
项侧生有瘰疬,服药疗治,过于咸寒,致伤脾胃,饮食减少,遂至经闭。
【证候】
午前微觉寒凉日加,申时又复潮热(编者注:申时为15-17点),然不甚剧。黎明时或微出汗,咳嗽有痰,夜间略甚,然仍无妨于安眠。饮食消化不良,较寻常减半。心中恒觉发热思食凉食,大便干燥,三四日一行。其脉左部弦而微硬,右部脉亦近弦,而重诊无力,一息博逾五至。
【诊断】
此因饮食减少,生血不足以至经闭也。
其午前觉凉者,其气分亦有不足,不能乘阳气上升之时而宣布也。
至其晚间之觉热,则显为血虚之象。
至于心中发热,是因阴虚生内热也。其热上升伤肺易生咳嗽,胃中消化不良易生痰涎,此咳嗽又多痰也。
其大便燥结者,因脾胃伤损失传送之力,而血虚阴亏又不能润其肠也。
左脉弦而兼硬者,心血虚损不能润肝滋肾也。右脉弦而无力者,肺之津液胃之酸液皆亏,又兼肺胃之气分皆不足也。
拟治以资生通脉汤,复即原方略为加减,俾与证相宜。
【处方】
白术炒三钱,生怀山药八钱,大甘枸杞六钱,龙眼肉五钱,生怀地黄五钱,玄参四钱,生杭芍四钱,生赭石轧细四钱,当归四钱,桃仁二钱,红花钱半,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
将药连服二十余剂(随时略有加减),饮食增多,身形健壮,诸病皆愈。惟月信犹未通,宜再注意通其月信。
【处方】
生水蛭轧为细末一两,生怀山药轧为细末半斤。
每用山药末七钱,凉水调和煮作茶汤,加红蔗糖融化,令其适口,以之送服水蛭末六分,一日再服,当点心用之,久则月信必通。
【效果】
按方服过旬日,月信果通下,从此经血调和无病。
【方解】
水蛭《本经》原无炙用之文,而后世本草谓若不炙即用之,得水即活,殊为荒唐之言。尝试用此药,先用炙者无效,后改用生者,见效甚速,其性并不猛烈,惟稍有刺激性。屡服恐于胃不宜,用山药煮粥送服,此即《金匮》硝石矾石散送以大麦粥之义也。且山药绕有补益之力,又为寻常服食之品,以其粥送水蛭,既可防其开破伤正,且又善于调和胃腑也。
|医家简介|
张锡纯(1860年-1933年),字寿甫,籍山东诸城,河北省盐山县人,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他曾在沈阳创建“立达中医院”,疗效卓著;在天津开办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不少后继人才;在当时各地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很多具有创见的论文,在医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与当时江苏陆晋笙、杨如候、广东刘蔚楚齐名,被誉为“医林四大家”,又与慈溪张生甫、嘉定张山雷并称为海内“名医三张”。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西医学在我国流传甚快。张锡纯结合中医的情况,认真学习和研究西医新说,沟通融会中西医,按他的说法:“今汇集十余年经验之方”,“又兼采西人之说与方中义理相发明,辑为八卷,名之曰《医学衷中参西录》。”意为:衷中者,根本也,不背叛祖宗,同道无异议,是立业之基;参西者,辅助也,借鉴有益的,师门无厚非,为发展之翼。
来源:摘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