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医案】类疟案(2)


 

刘××,女,10岁。

 

【辨治经过】

 

深秋感受寒凉之气,发热恶寒,每日发作好几次,拖延数月未愈,脉浮无力,舌质红苔薄白。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此种情况属于风寒郁表,日久不解,寒将化热的轻证。治用桂枝二越婢一汤。

 

麻黄3克,桂枝5克,白芍5克,生姜3克,大枣4枚,生石膏6克,炙甘草3克,玉竹3克。

 

服一剂,得微汗出而解。。

 

【解说】

 

本案患女的临床表现与类疟案(1)案基本相同,都是发热恶寒一日之内发作数次的类疟证,但不用桂枝二麻黄一汤而反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治疗,是因为其舌质红,反映表邪有入里化热的趋势。

 

张仲景说:“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历代不少注解伤寒论的医家认为“此无阳也是指亡阳而言”,而不知本条所说的“无阳”是指邪气欲离于表而言。

 

成无己曾说:“表证罢为无阳。这是因为伤寒脉象一般为浮紧,脉象由浮紧而变弱,则反映了寒邪将要离开肌表而有入里化热的趋势,所以不用单纯辛温的麻桂合方而用辛温之中兼有石膏另加玉竹辛凉清热滋液为治。”

 

|医家简介|

刘渡舟(1917年10月9日-2001年2月3日),中医学家。着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强调六经的实质是经络,重视六经病提纲证的作用。提出《伤寒论》398条条文之间的组织排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临床辨证善抓主证,并擅长用经方治病。从事中医教育30多年,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贡献。著有《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十四讲》、《中国伤寒论解说》、《新编伤寒论类方》等多篇著作,发表论文几十篇。

 

来源: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