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White Dew),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白露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此时天气逐渐转凉,正所谓“阴气渐重,凌而为露”,同时天气也愈加干燥起来。那么白露养生要注意些什么呢? |
2017年白露
9月7日18:38:34 – 9月23日4:01:43
【歌诀】
白露露身凉伤身,
收敛宁静精气神,
早睡早起夜间冷,
滋阴益气防燥病,
秋果菊藕桂花香,
上中下燥甘润养。
白露时天气转凉,清晨的露水随之增多,菊花、桂花相继开放。养生方面宜早睡早起,早晚添加衣服;多食百合、芝麻、蜂蜜、莲藕、杏仁、大枣等滋阴益气、生津润燥食物,防止燥邪伤身;收敛神气,保持心境平和,避免不良情绪影响。
【节气特点】
白露适逢每年公历的9月7~9日,此时太阳位于黄经16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白露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夏至时阳气达到顶点,至白露时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因此称之为白露。“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标志着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白露时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进入白露节气后,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常常是白天的温度仍达三十几度,而夜晚时就下降到二十几度,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此时,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长江中下游地区常有暴雨或低温连阴雨;东南沿海,特别是华南沿海还可能会有台风造成的大暴雨天气。
【养生要点】
起居养生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白露时天气已转凉,在着衣方面应注意避免受凉,宜换上长衣长袖类服装。尤其是腹部,更要注意保暖,否则脾胃易受寒而引起腹泻。
白露时昼夜温差较大,早晚应添加衣服,尤其是年老体弱之人,更应注意适时加衣。但添衣不能太多太快,应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适当接受耐寒训练,可提高机体抵抗力,对安度冬季有益。
夜间睡觉时尽量不要开窗,并注意盖好被子。在作息方面,应谨遵“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养生原则。 |
饮食养生
◎多食滋阴益气食物 白露时气候干燥,而燥邪易灼伤津液,使人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燥邪伤人除了要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外,还宜多食百合、芝麻、蜂蜜、莲藕、杏仁、大枣等滋阴益气、生津润燥食物。
◎宜减苦增辛 孙思邈《摄养论》曰:“八月,心脏气微,肺金用事。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脾胃。”因此,白露时应适当吃些辛味食物,如韭菜、香菜、米酒等;少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莴笋等。适当增加辛味食物可以助肝气,使肝木免受肺金克制。 |
情志养生
白露时自然界已现“花木凋零”景象,所谓“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一时节人很容易出现消沉的情绪。为了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我们应收敛神气,保持心境平和。 |
【附】白露养生药膳
◎莲子百合煲
取莲子、百合各30g,精瘦肉200g。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精瘦肉洗静,置于凉水锅中烧开(用水焯一下)捞出。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锅,加水煲熟(可适当放些精盐、味精调味)。本药膳可润肺止咳、养心安神。
◎沙参枸杞粥
取沙参20g,枸杞子20g,玫瑰花5g,粳米100g,冰糖适量。先将沙参煎汁去渣,后以药汁与枸杞子、粳米同入砂锅,再加水适量,用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玫瑰花、冰糖,搅匀稍煮片刻即可。本粥可滋阴润肺、养血明目。用于阴血亏虚所致的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喉干燥、声音嘶哑、胃脘灼痛、两目干涩、手足心低热等。
◎柚子鸡
取柚子(越冬最佳)一个,公鸡一只,精盐适量。公鸡去毛、内脏洗静,柚子去皮留肉。将柚子放入鸡腹内,再放入气锅中,上锅蒸熟,出锅时加入精盐调味即可。功能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银杏鸡丁
银杏(白果)100克,无骨嫩鸡肉250克,蛋清2个,高汤、白砂糖、绍酒、淀粉、味精、香油、食盐、油、葱各适量。
白果去壳,在油锅内煸炒至六成熟,捞出剥去薄衣待用。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放在碗内加入蛋清、食盐、淀粉搅拌均匀。炒锅烧热放油(量要多些),待油烧至六成熟时,将鸡丁下锅用勺划散,放入白果继续翻炒,至熟后连油一同倒入漏勺内沥去油。再在锅内倒入少量油,将葱段煸炒,随即烹入绍酒、高汤、食盐、味精,把加工过的白果鸡丁倒入锅内翻炒,用湿淀粉勾薄芡,出锅前淋入香油,搅拌均匀起锅装盘即成。
本菜能补气养血,平喘止带。可作为老年性慢性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及妇女带下证患者之膳食。
◎大枣乌梅汤
取大枣20g,乌梅20g,冰糖适量。将大枣、乌梅洗干净,入砂锅加水适量,文火煎取浓汁,兑入冰糖溶化即成。本汤有滋阴、益气、敛汗功效,可防治阴津亏虚所致的烦热口渴、气短神疲、盗汗不止等。
|作者介绍|
杨建宇,中医执业医师,研究员。北京知医堂中医诊所主任中医师,国医大师孙光荣传承工作室主任、中和医派掌门,中华中医药学会光明中医杂志主编、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主编,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会长,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中医药临床分会执行会长,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促进会养生保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分会秘书长,北京中医慢性病防治产业促进会副理事长、全国慢性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副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继续教育分会副秘书长。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