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柏良医案】淋病二例


 

医案1

 

王××,男,34岁。

 

【辨治经过】

 

初诊:1961年8月18日。

 

少腹作胀而痛,溲则不痛,但溺后自觉有浊。病延月余。脉象沉濡。此为淋病。治投分利。

 

处方:粉萆薢12g 川黄柏(盐水炒)4.5g 川木通4.5g 川桂枝4.5g 干菖蒲4.5g 肥知母(盐水炒)4.5g 石莲子9g 泽泻9g 生甘草梢3g 车前子9g(包) 怀山药(土炒)9g。3帖。

 

复诊:8月22日。

 

淋病渐减,但湿热逗留未清,膀胱气化未和。腹胀已松。再投清利。前方去桂枝、山药,加莲须9g,乌药6g。3帖。

 

三诊:8月26日。

 

太阳之气化未和,小溲混浊不清。治再清理膀胱。

 

处方:川萆薢9g 车前子9g(包) 肥知母(盐水炒)6g 泽泻9g 川木通4.5g 莲子心3g 乌药片9g 女贞子(盐水炒)9g 石莲子15g 川黄柏(盐水炒)6g 海金砂15g。3帖。

 

四诊:8月30日。

 

小溲尚浊,膀胱气化未复。脉象细濡。此气虚下陷。治以益气法。

 

处方:生黄芪9g 怀山药(土炒)9g 干菖蒲4.5g 石莲子15g 明党参9g 益智仁(盐水炒)9g 乌药片9g 川牛膝(盐水炒)9g 炒白术9g 茯苓12g 海金砂18g 芡实15g。连服6帖而瘥。

 

医案2

 

邵××,男,35岁。

 

【辨治经过】

 

初诊:1962年8月14日。

 

血淋二月余,溲下则痛,窒塞不爽。舌白,脉濡。此肾家湿热蕴伏。拟先化瘀利湿。

 

处方:粉萆薢12g 小蓟炭9g 肥知母(盐水炒)3g 飞滑石12g 川木通3.6g 蒲黄炭9g 十灰丸12g(包) 泽泻9g 车前子12g(包) 川黄柏(盐水炒)3g 藕节炭12g 干菖蒲4.5g。3帖。

 

复诊:8月17日。

 

湿热蕴结膀胱,血淋二月不已。瘀血阻塞,溲则疼痛。治与分利。

 

处方:小蓟炭9g 制乳香、没药(去油)各2.4g 土牛膝(盐水炒)9g 车前子12g(包) 蒲黄炭9g 肥知母(盐水炒)6g 飞滑石12g(包) 泽泻9g 川黄柏(盐水炒)9g 藕节炭12g 川木通4.5g 十灰丸9g(包)。5帖。

 

三诊:8月23日。

 

下陷之湿热渐化,膀胱之气化已畅。血淋两月,得分利行气之剂已止。舌白,脉濡。再与分化。

 

处方:粉萆薢9g 赤芍4.5g 川木通4.5g 小蓟炭9g 川黄柏(盐水炒)4.5g 土牛膝(盐水炒)9g 泽泻9g 制乳香、没药各2.1g 肥知母4.5g 车前子9g(包)十灰丸9g(包)。5帖。

 

【按语】

 

上列二案,一为气虚之淋病,但下焦蕴有湿热,应予清利。湿热既化,则以益气为主。一为湿热侵入血分而成血淋,故于渗湿之中,佐以清热凉血。此乃察其病因而选药耳。

 

|医家简介|

郭柏良(1884~1967年),别名郭纶,号闲云居士。江苏江阴人。自幼好学,专攻医书,先后从师叶杏林和苏州名医盛亮臣。5年之后,学成开业。适值是年时疫流行,病人接踵而至,蜚声沪上,尤其深得广东病人信仰。曾任上海粤商医院医务部主任,每天早晨7~9时义务应诊10余年,风雨无阻,从不间断。1932年起任上海市国医公会常务理事。当时中医界鉴于中医后继乏人,由国医公会推举郭氏创办中国医学院,郭氏任院长之职。郭氏热心中医教育事业,为发展中医事业,培养中医人才,作出很大贡献。

 

郭氏治病,从理论到实践,都遵循《内经》“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或先治其标而图治其本,且注重扶正,为其特色。

 

来源:360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