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男,56岁。
【辨治经过】
初诊(1992年12月2日)
自今年8月开始,胸前区憋闷疼痛经常发作。西医以其心图有改变诊断为心肌梗塞。中药、西药,从未中断,闻赵老之名特来求治。现仍胸闷疼痛不舒,心悸气短,头晕体倦,心烦急躁,梦多失眠,面色无华,舌红无苔,脉濡缓。血压180/120毫米汞柱。
证属气机不畅,心血瘀阻。治宜疏调气机,活血通络方法。
处方:
藿香10克,佩兰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1克,竹茹6克,炒枳壳6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川楝子6克。
服药7剂,胸闷渐舒,头晕见轻,余症好转,血压120/90毫米汞柱。但见口干而渴,心悸气短。改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法。
药用:
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杏仁10克,焦三仙各10克,香附10克。
服药20余剂,精神转佳,心情舒畅,胸痛未作,血压稳定。心电图复查:大致正常心电图。又以此方加减服药月余,未再复发。
【按】
冠心病之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属于国医“胸痹”、“真心痛”的范畴。其病多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饮食不节,痰饮内生;情志不畅,肝郁阴伤等所致。但其根本病机为气机不畅,心血瘀阻所为。在治疗上赵师非常强调药物治疗同时,配合体育锻炼,节制饮食与精神调摄等综合调理,才能使病人早日康复。此病例以疏调气机为先导,活血通络、益气养阴为基本治法,疗效满意。
|医家简介|
赵绍琴(1918-2001),北京市人,三代御医之后。赵氏幼承家学,后又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1934年,悬壶北京。1950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终身教授,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等,享受国务院津贴等。著有《温病纵横》、《文魁脉学》、《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临床经验集》、《赵绍琴内科学》等。
来源:摘自《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