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东医案】支气管扩张


 

朱XX,女,26岁,工人。

 

【辨治经过】

 

初诊(1975年7月10日)

 

去年九月咯血,约500毫升,经医生检查,诊断为“支气管扩张”。今年三月,再次咳嗽痰中带血,血色鲜红、紫暗相兼,迄今已三月余。近日咳嗽痰中带鲜血,胸痛,胁胀,情绪急躁易怒,腰酸痛,月经超前,经临腹痛,鼻干口燥欲饮。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细数。

 

肺有燥热,肝火亢盛,灼伤肺络,迫血妄行。治拟平肝清肺,宁络止血。

 

桑叶皮各三钱,地骨皮五钱,生甘草三钱,生地五钱,地榆五钱,枇杷叶四钱(包),炙紫苑五钱,黄芩三钱,黛蛤散五钱(包)。六剂。

 

二诊(7月17日)

 

痰中带血已减,胸脘闷痛,腰部酸楚,再守原意。

 

原方加郁金三钱。六剂。

 

三诊(7月26日)

 

痰血止已多日,缠绵三月,今已见效,患者深感欣喜。但胸闷犹未消除。续守前法,巩固疗效。

 

桑叶皮各三钱,地骨皮五钱,生甘草二钱,郁金二钱,枳壳三钱,生地五钱,地榆五钱,枇杷叶四钱(包),炙紫苑五钱。六剂。

 

【按】

 

本例为支气管扩张,中医称“咳血”。病史虽不到一年,近百日来咳血缠绵不止,精神负担甚重。患者素体肝旺肺热,由于咳血日久不愈,肺阴已虚而肝火更旺,病情恐有发展趋势。除急躁易怒属于肝火亢盛,鼻燥咳血属于肺热阴虚外,兼有腰部酸痛,乃肺阴亏耗,渐渐导致肾阴亦虚,所谓“肺肾同源”。因此,除用泻白散以清肺热,黛蛤散以平肝,枇杷叶、紫苑、黄芩、地榆以肃肺、清热、止血外,重用生地以滋肾凉血。二、三诊时血渐止而胸闷未除,故用郁金、枳壳以疏肝解郁。并向病员指出,今后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除平时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外,如遇感冒咳嗽,必须及早治疗,以防复发。

 

【综述】

 

咳血之证,先辨内外二因。外因多由感受风热之邪,上犯于肺,清肃之令不行,热灼肺络,以致咳血。内因多由阴虚之体,肝火偏亢,灼伤肺络,引起咳血。前三例(咳血、慢性支气管炎咳血、支气管扩张),均属肝火犯肺内伤咳血之证。故均用泻白散以清肺,黛蛤散以平肝。

 

黄医师治咳血,常用制川军以引火下行,配以赤芍、桃仁、侧柏叶之类,则化瘀止血作用尤为满意。治咳应以滋润清降为主,如沙参、生地、苏子、枇杷叶之类,切忌辛温燥热之品,以防助火伤阴;止血应与化瘀配合使用,既能止血,又无留瘀之弊。如咳嗽较甚,必须加强肃肺止咳,如紫苑、百部、海蛤壳之类,否则肺络不宁,止血亦属徒劳。如咳血量多,口干,舌红,可重用鲜生地、鲜沙参、鲜茅根等以滋阴凉血;如肝火亢盛,可加龙胆草、石决明等;如因外邪引起者,可用桑叶、菊花、银花等,并加入凉血止血之品。

 

|医家简介|

黄文东(1902-1981年),字蔚春。江苏省吴江人。幼承庭训,攻读古典经史,14岁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业于孟河名医丁甘仁先生门下,1921年以首届名列第一毕业于该校。毕业后,返回原籍震泽镇悬壶应世。1931年应丁济万(丁甘仁先生之长孙)院长的邀请,返母校(是年学校改名为上海中医学校)执教,并任教务长之职,当时年仅29岁。任职期间,还担任《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妇科学》、《名著选辑》等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前后凡17载,直至1948年该校停办。执教期间,同时开业于上海武定路寓所。

 

建国后不久, 黄氏即主办上海市中医进修班、中医师资训练班。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科教研室主任、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1978年授教授职称。

 

黄氏著作颇多。建国前执教时主编的教材,已见上述。建国后撰有《丁氏学派的形成和学术上的成就》、《继承整理李东垣学说的体会》等论文20余篇。主编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和《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中国现代医学家丛书之一》。龙华医院整理出版了《黄文东医案》。

 

来源:摘自《黄文东医案》,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