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东医案】心率不齐(3)


 

刘xx,男,57岁,工人。

 

【辨治经过】

 

初诊(1975年2月18日)

 

胸闷不舒,偶有胸痛,心悸不宁,睡眠尚好,大便干结。近日感冒,略有怕冷咳嗽。舌苔腻,脉结代。患者在1972年因胸闷胸痛作心电图检查正常;1973年5月及1974年4月做运动试验均为阴性,室性早搏,证属胸阳不振,气滞血瘀所致。治拟通阳理气,活血化瘀。

 

炙甘草三钱,桂枝一钱半,赤芍五钱,茶树根一两,红花二钱,郁金三钱,瓜蒌皮四钱,川朴二钱,陈皮二钱。六剂。

 

二诊(2月25日)

 

近胸痛胸闷加剧,临寐胸前有重压感。咳已止,大便转润。舌苔薄黄,脉细未见结代。再予前法出入。

 

炙甘草三钱,桂枝一钱半,赤芍五钱,茶树根一两,延胡索五钱,木香三钱,香附三钱,瓜蒌皮四钱。十剂。

 

三诊(3月6日)

 

胸痛胸闷已减轻,夜寐梦扰,左足略肿,大便偏干。苔薄腻,脉细。再守原意。

 

原方加茯苓四钱,瓜蒌皮改为五钱。十剂。

 

四诊(3月18日)

 

胸痛续见轻减,胸闷基本消失。给与成药调理。

 

【按】

 

胸痛胸闷皆由胸阳不振、气机不畅所致,病延日久则气血瘀滞;脉结代亦为心阳不足、脉络阻痹之征。初诊以炙甘草配桂枝温通心阳为主,瓜蒌、郁金、川朴、陈皮行气开郁,赤芍、红花活血化瘀。二诊因闷痛加剧,加香附、木香、延胡索以理气止痛;三诊起病情逐步轻减,故用成药巩固疗效。

 

|医家简介|

黄文东(1902-1981年),字蔚春。江苏省吴江人。幼承庭训,攻读古典经史,14岁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业于孟河名医丁甘仁先生门下,1921年以首届名列第一毕业于该校。毕业后,返回原籍震泽镇悬壶应世。1931年应丁济万(丁甘仁先生之长孙)院长的邀请,返母校(是年学校改名为上海中医学校)执教,并任教务长之职,当时年仅29岁。任职期间,还担任《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妇科学》、《名著选辑》等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前后凡17载,直至1948年该校停办。执教期间,同时开业于上海武定路寓所。

 

建国后不久, 黄氏即主办上海市中医进修班、中医师资训练班。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科教研室主任、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1978年授教授职称。

 

黄氏著作颇多。建国前执教时主编的教材,已见上述。建国后撰有《丁氏学派的形成和学术上的成就》、《继承整理李东垣学说的体会》等论文20余篇。主编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和《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中国现代医学家丛书之一》。龙华医院整理出版了《黄文东医案》。

 

来源:摘自《黄文东医案》,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