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过后,天气开始渐渐炎热起来,人们身上也会起包发痒,越挠越痒不说,还不易消退,甚至引起红肿、发炎,真是令人烦恼。
除了使用风油精、清凉油等止痒,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天然止痒“材料”,用起来也比较安全,不妨一试。 |
柠檬汁、芦荟汁
柠檬呈酸性,芦荟为凉性,都有收敛皮肤血管的作用,能快速赶走瘙痒感。可将柠檬、芦荟榨成汁,然后用棉签蘸着涂擦叮咬处。
茶叶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能杀菌、消炎、止痒。可放少许茶叶,加水,将其捣烂成糊状后外涂。
西瓜皮
西瓜性凉,能快速降温,接触皮肤后其水分蒸发能带来一定的清凉感,从而快速止痒。可用西瓜皮来回擦拭被叮咬处的皮肤。
碱水、肥皂水
蚊子的唾液中含有甲酸,在被叮咬处涂抹点碱水或肥皂水,能够与甲酸中和,从而有效止痒、止痛。
薄荷牙膏
薄荷清凉,牙膏中含有碳酸钙粉末,它微溶于水,呈碱性,可以中和甲酸。因此,如果家中正好有薄荷牙膏,可挤出一点敷在局部皮肤,能迅速消除皮肤热痛、瘙痒。
冷敷
冷敷能快速收缩血管,还能“麻痹”局部皮肤,减轻瘙痒感。可把毛巾放在冰水中浸泡3分钟左右,或直接拿到冰箱冷冻室放置5分钟,然后将其敷在被叮咬处即可。
碘酒
被蚊虫叮咬后的皮肤会瘙痒,是因为蚊子唾液中含有一种抗凝物质,与人体接触后,会引发局部皮肤过敏,皮肤敏感人群或瘢痕体质的人尤其严重。因此,建议在以上止痒方式无效时,可局部辅助使用碘酊(即碘酒),它能使菌体蛋白质变性,迅速消炎止痒。
维生素B1
对蚊虫叮咬十分敏感的人,除了以上的补救措施外,必要时还可口服一段时间的维生素B1或其衍生物(呋喃硫胺)。维生素B1在人体代谢后,从汗液或尿液排出体外时会产生一种让蚊子讨厌的气味,让它不愿与你亲近。
附:皮肤瘙痒妙方两则
◎水菖蒲煎液外洗止痒
皮肤瘙痒由日光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引起,其成因复杂。笔者临床运用水菖蒲煎液外洗,对皮肤瘙痒有较好的止痒效果。
方法:取水菖蒲200g,鲜品加倍,加水2000ml,煎沸10分钟左右,然后滤取药液,候温,待药液稍凉时,反复熏洗或用纱布蘸取药液涂擦患处,每次15分钟,熏洗后不要用水冲洗,将药物保留在皮肤上,一般1~2次即可止痒。
水菖蒲性温,味辛苦,有除湿健脾、杀虫止痒之功效,用水煎液外洗,对细菌感染、过敏、疥疮等引起的皮肤瘙痒,效果明显。
◎茵陈薄荷
处方:茵陈20克,薄荷15克。
用法:加水200毫升,大火烧开,文火煎30 分,晾凉后去渣留液。皮肤瘙痒处用纱布蘸茵陈薄荷汤湿敷20分钟,每日敷3次。
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热利湿。药理学研究发现,茵陈有解热、抗炎的作用,可治风痒瘾疹,皮肤肿痒。薄荷是常用中药,幼嫩茎尖可作食物,全草可入药,治疗皮肤风疹瘙痒、麻疹不透等症。两者合用,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编后语
《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中指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我们如果分析一下,痛是不通,血脉不通;而由于血脉不通,就可以引起疮疡。《阴阳应象大论》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痈肿也属于疮,是由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
心主血脉,血中有热,常常出现痈肿,出现痛,或者痒。痒为阳邪,热和风常引起痒的症状。所以多种疼痛、痒疮这类的病证,常与心相关。因此,治疗疼痛、疮或者瘙痒,应当考虑到心和血脉,常用凉血行血,或者清热解毒的方法。
我们被蚊虫叮咬后,是外在的毒邪进入人体,常常反射性地长出疙瘩,以致有痒的反应,采用清热解毒、凉血行血的方式也能很有效地止痒。
来源:中医中药秘方网,转自“海上杏林寻珍”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