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东医案】胃痛 – 胃窦炎


 

曹xx,男,成年,农村干部。

 

【辨治经过】

 

初诊(1975年5月31日)

 

胃痛已十余年,近二年来发作频繁,痛势加剧。今年曾在某医院住院检查治疗,诊断为“胃窦炎”。

 

目前胃脘疼痛作胀,痛则汗出、无力,嗳气矢气甚少,不能吃干饭,口干,素有失眠。舌质红,苔薄腻,脉小弦。脾不健运,胃失降和,气滞作痛,兼有阴血亏虚之象。治拟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仿一贯煎法。

 

北沙参三钱,金铃子三钱,元胡索三钱,当归三钱,白芍三钱,生甘草一钱半,枳壳二钱,青陈皮各三钱,大腹皮三钱,焦六曲四钱。六剂。

 

二诊(6月7日)

 

一周来胃痛发作两次,不甚剧,腹胀减轻,胃纳略增,大便二日一行,不畅。舌脉如前,再予前法。

 

原方加制川军一钱半。七剂。

 

三诊(6月14日)

 

近日胃痛曾有小发,痛势减轻,腹不胀,但吃干饭即觉不舒,下肢无力。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细。原方加减。

 

原方去当归,加丹参三钱,木香二钱。七剂。

 

四诊(6月21日)

 

胃脘作胀消失,隐痛减轻,胃纳好转,胁痛,睡眠不安,大便一、二天一次,再守原意。

 

北沙参三钱,金铃子三钱,元胡索三钱,白芍三钱,生甘草一钱半,夜交藤一两,丹参三钱,知母三钱,制川军一钱半。七剂。

 

五诊(7月17日)

 

日前感冒发热,故未能从远途前来就诊。近日胃脘疼痛未发作,肝区略有隐痛,纳食较象,大便每天一次。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细。再守原方加减。

 

金铃子三钱,元胡索三钱,木香三钱,制香附三钱,制川军一钱半,郁金三钱,青陈皮各三钱,佛手二钱。七剂,间日服一剂。

 

【按】

 

本例由于长期胃痛脘胀,饮食减少,日久阴血不足,而见便燥、口干、舌红之象,故仿景岳一贯煎法,用沙参、当归、白芍等养阴而不腻,金铃子、枳壳、陈皮等理气而不燥。缓缓调治,渐奏功效。服药二十余剂之后,胃脘胀痛消失,饮食渐增。反之,如香燥伤阴,腻补碍胃,则弊端立见。

 

|医家简介|

黄文东(1902-1981年),字蔚春。江苏省吴江人。幼承庭训,攻读古典经史,14岁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业于孟河名医丁甘仁先生门下,1921年以首届名列第一毕业于该校。毕业后,返回原籍震泽镇悬壶应世。1931年应丁济万(丁甘仁先生之长孙)院长的邀请,返母校(是年学校改名为上海中医学校)执教,并任教务长之职,当时年仅29岁。任职期间,还担任《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妇科学》、《名著选辑》等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前后凡17载,直至1948年该校停办。执教期间,同时开业于上海武定路寓所。

 

建国后不久, 黄氏即主办上海市中医进修班、中医师资训练班。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科教研室主任、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1978年授教授职称。

 

黄氏著作颇多。建国前执教时主编的教材,已见上述。建国后撰有《丁氏学派的形成和学术上的成就》、《继承整理李东垣学说的体会》等论文20余篇。主编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和《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中国现代医学家丛书之一》。龙华医院整理出版了《黄文东医案》。

 

来源:摘自《黄文东医案》,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