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怎能忘了那一颗酸酸甜甜、生津止渴的杨梅?


      6月,伴随着连续的潮湿、闷热和连绵的雨水,江南的大多数地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梅雨季节,这种季节又怎么可以少了杨梅呢?

 

杨梅和梅雨的故事

 

      为什么杨梅只在梅雨季节时才有呢?这里有一个凄美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住着一位美丽的仙子,她掌管着人间百果的开花结果,众仙都叫她百果仙子。而在深山中住着一个恶魔,一直觊觎她的美貌。有一天,百果仙子下凡间巡查,恶魔使用法术将她捆在一个山洞里。这时,有一个叫石郎的年轻猎人正巧路过,把她带救回了村里。百果仙子很感激石郎的救命之恩,慢慢地,她便喜欢上了这个勇敢善良的年轻人。百果仙子懂得仙术,她常常给当地的村民治病,并给自己取了个凡人的名字:梅珠。

 

      梅珠的下落很快被恶魔知道了,他乘石郎外出打猎,设下圈套将仙子打下山崖。石郎回来不见了仙子的踪影,四处寻找,最后在湖边发现了她。她临死前告诉石郎不要悲伤,并要求把她埋在一棵大树下。石郎含着泪埋葬了百果仙子,然后带着武器跟恶魔恶斗一场,最终用箭射死了恶魔。当石郎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那棵树下,终于支撑不住,倒了下去。

 

      那天晚上,下起了雨,这雨一下就是两个月。第二年,当村民经过那颗树的时候,发现树上长满了紫红色的果子,摘下来一尝,味道很甜,有的稍微带点酸。回想起百果仙子,村民便管这果子叫杨梅。

 

      让人们感到奇怪的是,每次到了吃杨梅的季节雨会一直下个不停。村民都以为那是石郎思念梅珠所流的眼泪,便称之为梅雨。

 

杨梅的中药功效

 

      杨梅是杨梅树的果实,杨梅树是常绿乔木,高可达12米,生长在我们东南各省(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低山丘陵向阳山坡或山谷中,但现在我们常见到的是种植杨梅,为了采摘方便而修剪得比较矮小。

 

      据《食疗本草》记载,杨梅别名机子、圣生梅、白蒂梅、椴梅、山杨梅,《本草纲目》中说“杨梅有红、白、紫三种,红胜于白,紫胜于红,颗大而核细,盐藏、蜜渍、糖收皆佳。”除了果实杨梅,杨梅根、杨梅树皮、杨梅叶、杨梅核仁也都有药用效果。

 

杨梅

      “嫣红迭绯挂青枝,欲品杨梅待熟时。”杨梅未熟时颜色青绿,极酸,但成熟后开始发红,且越红越甜,红到发紫发黑,这样的杨梅便是真正成熟了。取一颗紫黑色的杨梅放入嘴中,那酸酸甜甜的汁水清香四溢,把梅雨带来的灰色和郁闷一扫而空,心情也一下子好起来了。

 

      杨梅中含葡萄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草酸、乳酸和蜡质等;又含花色素的单葡萄糖甙和少量双葡萄糖甙。这些元素装点了杨梅的出挑,又唤醒了我们的味蕾。

 

      中医认为,杨梅味甘酸,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生津解渴,和胃消食的功效,常用来治烦渴,吐泻,痢疾,腹痛,涤肠胃,解酒。而梅雨季节正是初入夏季、未到伏天的时节,万物处于生长勃发的时候,杨梅的温性帮助人体的阳气升发,再加上酸入肝、甘入脾,甘酸化阴,补充人体出汗流失的津液,实在是我们在这个季节最好的搭档。

 

      杨梅只在梅雨季才有,多产但不易保存又不能多吃,好在《本草纲目》中说了杨梅“盐藏、蜜渍、糖收皆佳。”聪明的古人们就研发了白糖杨梅、蜜渍杨梅之类的蜜饯,其制作方法流传到今天,使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很方便地在超市中购买到杨梅蜜饯,品到唇齿间的甘酸,想到淅沥沥小雨中的风情。

 

      杨梅酒是杨梅的另一种保存方法,挑选成熟、饱满的果实,简单地用盐水清洗后,用放入冰糖的白酒浸泡即可。白酒要选择清香型的,能够温和地接纳杨梅的果香。现在杨梅酒也有成品销售,对于治疗饮食不慎造成的腹痛、腹泻疗效显著。

 

◎杨梅根

      杨梅根就是杨梅树的树根,味辛性温,具有理气、止血、化瘀的功效,能用来治胃痛、膈食呕吐、疝气、吐血、血崩、痔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牙痛、汤火伤、恶疮、疥癞。

 

      医书记载有:

①《日华子本草》:“煎汤洗恶疮疥癞。”

②《纲目》:“煎水漱牙痛,服之解砒毒,烧灰油调涂汤火伤。”

③《贵州草药》:“凉血止血,化瘀生新。”

④《福建中草药》:“理气散瘀,通关开窍。”

 

◎杨梅树皮

      杨梅树皮味苦辛,微涩,性温,归肝、胃经。能行气活血、止痛、止血、解毒消肿。能治疗痢疾,跌打损伤,目翳,牙痛,汤火伤,恶疮疥癞,比如医书记载:

 

①《日华子本草》:“煎汤洗恶疮疥癞。”

②《纲目》:“煎水漱牙痛,服之解砒毒,烧灰油调,涂汤火伤。”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退目翳,止泻痢。”

 

◎杨梅叶

      杨梅叶就是杨梅树的叶子,鲜用或晒干都可以。杨梅叶味苦微辛,性温,能燥湿祛风,止痒。一般用于皮肤湿疹,取杨梅叶适量,煎水洗即可。

 

◎杨梅核仁

      食用杨梅果实时,留下核仁,鲜用或晒干。《本草纲目》还特别给出如何取用核仁:“取杨梅仁法,以柿漆拌核暴之,则自裂出也。”不知现在是否还是采用这种方法。

      乡下的孩子们可能就比较直接,吃完杨梅蜜饯,收集起核仁,积到一定熟量后,砸开核吃仁。生杨梅核仁是不能吃的,但蜜饯都是熟的,所以可以放心大胆吃。当然如果牙齿坚固,在吃杨梅蜜饯时直接咬碎核吃仁也可以,我的记忆中这样吃滋味更好。 

      杨梅核仁味辛苦,性微温,能利水消肿、敛疮,主脚气、牙疳。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烧灰,敷。《本草求原》还说:“治脚气,须多食。”

 

杨梅的清洗

 

      杨梅好吃,不仅我们喜欢,虫子也同样喜欢,所以我们有时候在杨梅中会看到白白的小虫,这就是杨梅虫。

 

      杨梅虫是果蝇的幼虫,其实是无毒的,而且还是一种优质蛋白。在繁殖季节,它会被杨梅的气味所吸引,在杨梅表面上产卵,它的卵孵化变成幼虫后钻入果肉中,以果肉为食。

 

      买回家的杨梅要洗一下再吃,一般在家中可以将杨梅放于足够浓度的盐水中浸泡,可以帮助赶走杨梅中的虫子。通常情况下,1升水中最少要加入2勺食盐,而这个勺是小孩吃饭所用的普通勺子。杨梅放入盐水中浸泡的时间20~30分钟,浸泡完再用清水清洗一遍就可以食用了。

 

      不能及时吃掉的杨梅也要先用高浓度的盐水浸泡,这样小虫子便会受到刺激窜出来。若放冰箱保存也要先盐水除虫,否则虫子冻死了就跑不出来了。(如果心够大,不介意吃虫子,可以直接放冰箱。)

 

杨梅的中药秘方

 

      上面介绍了杨梅、根、皮、叶、仁等的效用,这里我们再把各医书记载的方子整理一下供参考。

 

治痢:杨梅烧服之。(《普济方》杨梅方)

治痢疾及预防中暑:杨梅浸烧酒服。或用五钱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治胃肠胀满:杨梅腌食盐备用,越久越佳,用时取数颗泡开水服。(《泉州本草》)

治头痛不止:杨梅为末,以少许搐鼻取嚏。(《纲目》)

治一切损伤,止血生肌,无瘢痕:杨梅和盐核杵之如泥,成挺子,竹筒中收,遇破即填,小可即敷之。(《经验后方》)

治汤火伤:杨梅烧灰为末,调茶油敷。(《泉州本草》)

治鼻息肉或一般肉芽:杨梅(连核)合冷饭粒捣极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⑧杨梅用陈酒浸(酒越陈越好),每日食一两枚,一日两次,治痢疾

⑨杨梅用高粱酒浸,每次食一两枚,一日两次,治腹泻,痧气腹痛

⑩杨梅树皮6克,水煎服,治腹泻及牙床溃疡

⑾杨梅树皮研末,每次3克,开水冲服,治急性胃肠炎;若每服10克,早晚各一次,用开水或烧酒送服,治腰骨挫伤疼痛

⑿杨梅树皮15克至30克,水煎服,治瘰疬

下痢不止。用杨梅烧过,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恶疮疥癣。用杨梅树皮及根煎汤洗。

牙痛。用杨梅树皮及根煎水含漱。

 

注意事项

 

      杨梅虽好,但世间没有完美的事物,食用时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看一下古人的提醒:

 

①孟诜:“切不可多食,甚能损齿及筋。”

②《日华子本草》:“忌生葱。”

③《开宝本草》:“多食令人发热。”

④《本经逢原》:“血热火旺人,不宜多食。”

⑤《本草从新》:“多食发疮致痰。”

 

      总结一下,就是杨梅不能多吃,尤其是热性体质的人更不能多吃,这既有保护牙齿和筋的原因,也有温性易化火的原因。

 

| 作者简介 |

陈海伦,中医爱好者,中医锦囊网联合创始人。

 

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