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东医案】浮肿 – 面浮足肿


 

张xx,男,44岁,解放军。

 

【辨治经过】

 

初诊(1975年5月7日)

 

面浮足肿,尿频,神疲面萎,腰酸,睡眠不安,大便2、3天一行,胃纳一般,胃脘隐痛胀气,时有烧灼感。舌质淡胖,苔薄腻,脉濡缓。脾胃气虚,健运失职,胃不和则卧不安,兼有肾气不足之象。平时工作繁忙,所谓“劳倦伤脾”。先拟健运脾胃为主,健脾和胃汤(原名香砂六君汤)加味。

 

党参三钱,白术三钱,茯苓四钱,甘草二钱,木香三钱,砂仁一钱(后下),陈皮三钱,半夏三钱,佛手三钱,淮小麦一两。十四剂。

 

二诊(5月21日)

 

面浮足肿基本如前,尿频量少,腰酸,神疲,大便每天一次,胃脘胀痛略见减轻。舌质淡红而胖,苔薄腻,脉缓。脾肾两虚,气化不利。再拟健脾益肾而助气化。

 

党参三钱,白术三钱,茯苓四钱,甘草二钱,仙灵脾三钱,补骨脂三钱,川断三钱,木香三钱,砂仁一钱(后下),乌药一钱半。十四剂。

 

三诊(6月4日)

 

浮肿略退,尿频亦减,四肢觉胀,精神困惫,胃脘作胀减轻,痛已消失。皮肤有出血点,血小板计数76000.脉缓,舌淡青,苔薄白腻。再予健脾益肾,补养气血。

 

原方去砂仁、乌药,加黄芪四钱,当归三钱。十四剂。

 

四诊(6月18日)

 

据代述:患者近来浮肿尽退,精神已振,胃纳甚佳,腰痛亦减,睡眠进步,胃脘偶有轻度隐痛。转方续服。

 

原方去补骨脂,加香附三钱,木香二钱。七剂。

 

五诊(9月18日)

 

服前方后,浮肿、胃痛均除,纳香,寐安,大便每日一次。血小板计数8万。

 

停药已将三月,近日略有胸闷及轻度胃痛,胃纳稍减,面色较三月前红润。脉濡细,苔薄腻。再予健脾理气和胃。

 

党参三钱,白术三钱,茯苓三钱,炙甘草一钱半,木香二钱,砂仁一钱(后下),焦六曲三钱,制香附三钱,大腹皮三钱。

 

【按】

 

本例浮肿由于脾肾两虚所致。脾虚则健运无权,肾虚则气化不利。黄医师认为,凡浮肿明显而小便反频之症,重在健脾益肾,脾气旺则水湿自化,肾气足则气化自利。如病久不愈,更当着重温肾,故在二诊时加入仙灵脾、补骨脂后,见效较著。若专用淡渗利湿之剂,则尿愈频而气化愈衰,致蹈舍本逐末之弊。

 

|医家简介|

黄文东(1902-1981年),字蔚春。江苏省吴江人。幼承庭训,攻读古典经史,14岁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业于孟河名医丁甘仁先生门下,1921年以首届名列第一毕业于该校。毕业后,返回原籍震泽镇悬壶应世。1931年应丁济万(丁甘仁先生之长孙)院长的邀请,返母校(是年学校改名为上海中医学校)执教,并任教务长之职,当时年仅29岁。任职期间,还担任《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妇科学》、《名著选辑》等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前后凡17载,直至1948年该校停办。执教期间,同时开业于上海武定路寓所。

 

建国后不久, 黄氏即主办上海市中医进修班、中医师资训练班。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科教研室主任、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1978年授教授职称。

 

黄氏著作颇多。建国前执教时主编的教材,已见上述。建国后撰有《丁氏学派的形成和学术上的成就》、《继承整理李东垣学说的体会》等论文20余篇。主编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和《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中国现代医学家丛书之一》。龙华医院整理出版了《黄文东医案》。

 

来源:摘自《黄文东医案》,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