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养生,重在养脾


       长夏属土,脾也属土,与脾相对应的期间是长夏期间,长夏即为每年的7、8月份,这个期间最适合养脾。脾胃的健康与人体的健康长寿有直接的联系,脾胃健康,气血充足,脸色红润有光泽。假如脾有异常,则毛发枯黄,形体衰弱。那么长夏该如何注重养脾呢?

       中医养生之道强调“顺其自然,合于四时”。自然界万物生发、滋长、收敛、闭藏规律,必需适应四季的阴阳变化。四季的阴阳变化,是万物的起点与终点,是生死的根本。所以人类养生的根本,也必须顺应四季阴阳变化的基本规律。只有顺应四季阴阳变化规律,人体内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才能正常,倘若背道而驰,必然会发生疾病,乃至死亡。“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和于术数,不妄作劳……”则人过百岁而不衰,此即“天人合一”养生之根本所在。

 

       然而,人类不同于其它万物之处,在于生活过程中必然有七情变化,为了生存经常会有违于自然规律,必然会出现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医生的职责就在于适时帮助患者,调整阴阳和脏腑功能,使其适应季节变化,预防疾病,保证健康。

 

       时值“小暑”、“大暑”节气,属于中医所讲“长夏”季节。中医认为:长夏养生,重在于脾。中医理论认为,长夏季节在脏为脾,五行属土。脾脏的特点是“喜燥而恶湿”,而长夏是湿热多雨季节,从中医学角度来讲,湿和热都是导致人体发病的六邪之一,“湿气通于脾”,所以长夏是脾脏保健和养治的重要时期。

 

       人类生存,要靠饮食物的摄入、消化和吸收,这是脾胃的主要功能。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正常与否,是保证人体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

 

       长夏季节,脾易被湿困。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脾阳。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湿气伤扰,则会导致脾气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久之出现气血化生乏源,在内会导致其他脏腑功能低下,在外则易被外邪侵犯。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更易发生反复感冒、咳嗽等疾病。另外,脾升清降浊功能减弱,便会出现乏力、消瘦、大便不调、烦躁等症,都直接或间接与湿热内侵、脾胃功能呆滞、消化吸收不足有关。因此,长夏期间在养生方面,要以健脾护脾为主,也正是中医理论中的“四季脾旺不受邪”的机理所在。

 

健脾祛湿的食养方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脾的运化功能强健,习惯上称为“脾气健运”,只有脾气的健运,机体的消化吸收       功能才健全,才能为机体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营养,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反之,若脾为湿邪所困,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失常,严重的会导致消瘦和气血不足等病症变化。推荐几款食疗药膳方。

 

茯苓薏苡粥

       【食材】白茯苓粉30克,薏苡仁50克。

       【制法】将薏苡仁洗净,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粥。待粥熟,再加入白茯苓粉,熬数沸即成。

       【功效】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用法】每日两次,早晚温服。

       【适用人群】较适用于大便溏薄、身体困重、舌苔厚腻者。

 

山药鸡子黄粥

       【食材】怀山药60克,鸡蛋黄3个,粳米200克。

       【制法】将山药、粳米洗净,与鸡蛋黄共煮粥。

       【功效】健脾益气止泻。

       【用法】每日2次,早晚温服。

       【适用人群】适用于脾虚湿困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薏苡赤豆粥

       【食材】薏苡仁30g,赤小豆30g,粳米100g。

       【制法】将薏苡仁、赤小豆、粳米洗净,加水适量,共煮粥。

       【功效】健脾渗湿,清热消暑。

       【适用人群】适用于长夏体倦困重、食欲不振者食用。

 

荷叶饭

       【食材】粳米250g,莲子15g,白豆蔻15g,鲜荷叶3张。

       【制法】先将粳米掏净,放人开水锅里煮七成熟,捞入盆内,拌入适量白糖。把以上诸料放在荷叶上,再将粳米放在上面,将荷叶包好,上笼蒸熟。取出扣入盘中,再撒上胡萝卜丝和小葱等,分次服食。

       【功效】健脾燥湿,利尿消肿。

       【适用人群】适用于长夏节气,脾虚湿困人群。

 

适合长夏季节的饮品

 

橘皮茶

       【食材】橘皮、冰糖。

       【制法】橘皮10g(鲜者加倍),冰糖适量,开水浸泡后代茶饮。

       【功效】理气开胃,燥湿化痰。

西瓜翠衣茶

       【食材】西瓜翠衣。

       【制法】西瓜皮洗净后切下薄绿皮,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加适量白糖,凉后饮用。

       【功效】清暑解热,止渴,利小便。

生活中祛湿佳品

 

       长夏的气候特点除了热之外还有“湿”,湿是指外界环境的湿度大。同气温一样,湿度也是影响人体舒适感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容易阻遏气机,影响体内气的运行。预防湿邪致病,我们可有意识去进食一些既能去湿又能加强脾胃功能的食物

 

玉米

       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高粱

       有健脾益肾、渗湿止痢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症。

 

薏苡仁

       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适用于小便短赤、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脾虚泄泻、扁平疣等病症。

扁豆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水芹

       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带下等病证。

 

冬瓜

       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病症。

 

洋葱

       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马齿苋

       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

鲫鱼

       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弱乏力、消渴引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鲍鱼

       具有养血柔肝、滋阴清热、益精明目、利湿行痹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内热、血枯经闭、乳汁不足、阴虚阳亢、夜盲内障,以及湿热内蕴所致的五淋、黄疸等病症。

 

       以上介绍的食物,除了有祛湿的功效外,还各有特性。可根据身体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

 

|作者介绍|

郭振武,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李勇,上海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根据多篇文章合并,有增删,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