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医案】黄汗(1)


 

韩某,女,41岁,哈尔滨人。

 

初诊

 

以肝硬变来门诊求治。其爱人是西医,检查详尽,诊断肝硬变已确信无疑。

 

其人面色黧黑,胸胁串痛,肝脾肿大,腰髋痛重,行动困难,必有人扶持。苔白膩,脉沉细,黄疸指数、胆红质检查皆无异常,皮肤、巩膜无黄染。曾在当地多年服中西药不效特来京求治。

 

初因未注意黄汗,数与舒肝和血药不效,后见其衣领黄染,细问乃知其患病以来即不断汗出恶风,内衣每日重换,每日黄染,遂以调和营卫,益气固表以止汗祛黄为法,与桂枝加黄芪汤治之:

 

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生黄芪三钱。

 

嘱其温服之,并饮热稀粥,盖被取微汗。

 

结果

 

上药服三剂,汗出身痛减。服六剂黄汗止,能自己行走。继依证治肝病乃逐渐恢复健康,返回原籍。二年后特来告之仍如常人。

 

【按】

 

本例是肝硬变并见黄汗之证,黄汗不去,则肝病长期治疗不效,提示了仲景学说的“先表后里”治则的正确性、重要性,也提示医者必须掌握黄汗的证治。

 

因本患者有汗出恶风、身痛身重等,为桂枝汤的适应证,故治疗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因表虚湿踞,故加黄芪益气固表,使营卫协和,正气固于皮表,汗止湿消,黄汗自除,此是黄汗的正证和正治的方法,而对黄汗的变证和变治也当熟悉。

 

|医家简介|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绪,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胡希恕青年时拜清末进士、名医王祥徵为师学习中医,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后于1931年在北京个体行医,与陈慎吾、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传播中医学术。195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1958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附属东直门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等职。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