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医案】冠心病(2)


 

安某,女,74岁,病案号162346。

 

初诊(1965年6月14日)

 

患心绞痛一年多,常胸前剧痛,每发作则不能平卧,呼吸困难,经常服用硝酸甘油、氨茶碱等,大汗出,口干不思饮,大便干,舌苔白厚,脉弦细。

 

证属痰饮阻胸,瘀血阻络,治以化痰通阳,祛瘀通脉,与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瓜蒌一两半,薤白九钱,半夏二两半,白酒二两,桂枝三钱,枳实三钱,桃仁三钱,陈皮一两,白芍四钱。

 

结果

 

上药服三剂,痛减,但小劳则发心区痛。上方加茯苓四钱,继服六剂,胸痛时作时休,仍以上方加减,服一月后,胸痛不再发作。

 

【按】痰饮瘀血阻胸阳,祛痰活血理应当

 

冠心病常有血液循环不好,而出现四肢发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等,中医辨证当属阳虚,但进一步分析,这种阳虚是标,而痰饮瘀血阻滞是本,胸阳被阻使阳气失运。即这种冠心病也是邪实之证。

 

本例与例1都是痰饮瘀血阻胸,治疗都用了袪痰活血的药,但例1标热明显,而本例标寒显著,故治疗用方明显不同。胡老在瓜蒌薤白半夏汤方解中讲道:瓜蒌开胸逐痰止嗽,薤白散结止痛,合以为方,故治胸痹痛而喘息咳唾者。煎以白酒,更使药力畅行无阻也。而用大量半夏,是因饮逆较甚之故。

 

由两治疗验例可看出,祛除痰饮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之法。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第1条就提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就是说上焦阳虚,下焦的寒饮盛,寒饮上逆,故使胸痹而心痛也。

 

说明中医早已认识到这一病因病理,也进一步说明冠心病以邪实多见。故治疗冠心病多以祛邪为主,这是胡老治疗该病的特点。

 

|医家简介|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绪,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胡希恕青年时拜清末进士、名医王祥徵为师学习中医,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后于1931年在北京个体行医,与陈慎吾、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传播中医学术。195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1958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附属东直门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等职。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