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爱你就像爱饭菜中的盐一样,不多不少”?


      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中曾有这样一段对话,当李尔王在询问孩子们有多爱他的时候,她的小女儿是这样回答的:“我爱你就像爱饭菜中的盐一样,不多不少。”虽然盐很普通,但我们的食物中少不了,你能想象无盐的生活吗?


 

不可食无盐

 

      据史料考证,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夏商时代,实行盐贡(向皇帝进贡食盐)。到了周朝,设立专门负责管盐政的官员,叫作“盐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丞相管仲颁布法令,实行食盐专卖。到汉武帝时期,全面禁止食盐私营。

 

      经过长途的舟车鞍马,盐卖到老百姓手里价格就很昂贵了,甚至到了“斗米斤盐”的程度。因为舍不得放盐,穷苦人家只好吃“淡食”,结果面浮身肿,非常可怜。因为食盐昂贵,贩运私盐往往有暴利,就有一些亡命之徒铤而走险,他们被称为“私盐贩子”,有势力的领头人被称作“盐枭”。另外,也有许多商人通过其他途径得到官府许可获得食盐专卖权,取得丰厚的利润。宋金元时期,出现了很多豪富的大盐商,元诗写到“主人扬州卖盐叟,重楼丹青照窗牖”(出自许有壬《临江见大船宏丽异甚赋贾客乐》),就是描写扬州盐商豪奢的生活。

 

      历代朝廷都重视食盐的专营,就是因为盐在人们生活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控制食盐就能巩固统治。《尚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古代商朝的君主武丁很想请一位叫傅说的人出来做宰相,就赞美他“若作酒醴,尔惟曲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这里所说的梅,当时是当作醋来使用的。武丁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你的才干多么突出啊——假若是作甜酒,你就是那关键的曲和糵;假若是做羹汤,你就是那必不可少的盐和醋!

 

      盐能调百味,大到宴席上的燕翅鲍鱼,小到佐粥的泡菜,都离不开盐。所以高明的厨师最懂得放盐。盐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它可以调节体液平衡、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还能增进食欲。

 

      管子说“无盐则肿”(出自《管子·轻重篇》),这是最早记载食盐的保健功能的文字。《饮膳正要》载:“盐,味咸,温,无毒。主杀鬼蛊邪,疰毒伤寒,吐胸中痰癖,止心腹卒痛。多食伤肺,令人咳嗽,失颜色。”古时用盐汤探吐,治疗食积痰涎,叫“盐汤探吐方”,《备急千金要方》等书多有记载。近代著名医家程门雪先生曾经指出,妇人妊娠,病小便不利,如是宿食化热的情况,可以用盐汤探吐,“上窍开则下窍利”,审证精当,颇显大家风范。

 

      盐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把盐炒热放在布袋里热敷,可以治疗风湿关节不利等疾病。古时,人们还用盐水漱口,清洁口腔,现在也有人提倡刷牙时在牙刷上撒盐,其实牙膏已经有相应的功能,直接用盐刷牙,反而会损伤牙龈,正确的方式是在饭后用淡盐水漱口。近年从日本开始流行的沐浴盐具有消除疲劳和美容的功能,不过超市出售的沐浴盐比较贵,平常在浴缸内的热水中加入一些食盐,沐浴后同样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舒缓效果。

 

      总之,饮食中不能少盐,俗话说“宁可居无肉,不可食无盐”。但是盐也不能过食,“咸能胜血”,食盐过多对肾、心血管都有损害。任何事物都要适度,作为百味之首的盐尤其如此,我们对盐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要能品得苏轼曾赋诗感叹的“闻韶忘味,解忧唯盐”的意味,又要有健康营养意识,了解盐的正确摄入方法。

 

》》编后语

      盐不但是生活必需品,还是一种药物,《中华本草》和《中药大辞典》中列出食盐的性味归经和功效:

 

  • 【性味】咸;寒;无毒。
  • 【归经】胃;肾;肺;肝;大肠;小肠经
  • 【功能主治】涌吐;清火;凉血;解毒;软坚;杀虫;止痒。主食停上脘;心腹胀病;脑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
  • 【用法用量】内服:沸汤溶化,0.9~3g;作催吐用9~18g,宜炒黄。外用:炒热熨敷或水化点眼、漱口、洗疮。
  • 【注意】咳嗽、口渴慎服,水肿忌服。

 

      盐又可以用在药材炮制中,既可用作固体伴炒药物,又可以把它化成盐水炙药物。固体状态的盐是用于加热药材的,比如我们小时候在家里用盐炒生的葵瓜子,炒出来的瓜子稍带咸味,吃起来很香。而液体状态(盐水)则是让盐进入药材已起到一定的药理作用。《本草纲目》中指出了盐的炮制:“凡盐入药,须以水化,澄去脚滓,煎炼白色,乃良。”

 

      对于盐的运用,《本草纲目》也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值得现代人使用时参考:

 

      “盐之气味咸腥,人之血亦咸腥,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多食则脉凝泣而变色,从其类也。煎盐者,用皂角收之。故盐之味微辛,辛走肺,咸走肾,喘嗽、水肿、消渴者,盐为大忌,或引痰吐,或泣血脉,或助水邪故也。

      然盐为百病之主,百病无不用之,故服补肾药用盐汤者,咸归肾,引药气入本脏也;补心药用炒盐者,心苦虚以咸补之也;补脾药用炒盐者,虚则补其母,脾乃心之子也;治积聚结核用之者,盐能软坚也;诸痈疽眼目及血病用之者,咸走血也;诸风热病用之者,寒胜热也;大小便病用之者,咸能润下也;骨病齿病用之者,肾主骨,咸入骨也;虫伤用之者,取其解毒也。”

 

      由此可见,盐实在是对我们非常重要的物品,但无论过食或者不足都会有损健康,我们需要的是如李尔王女儿说的“不多不少”。

 

| 作者简介 |

任宏丽,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编学术专著3部,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中医药科普图书著作奖”一等奖、2010年度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度“全国中医药科普宣传金话筒奖”。2011年入选“全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在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担任访问学者一年。

 

彭卫华,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博士,现就职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哲学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哲学、中医人文教育,主持和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项,参与编写教材3部。以“我思故我在”为人生信条,认为为师者应当以“激发生命力”为责任,也认为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应当在社会生活中有投入和担当。先后开设课程“生命与死亡的哲学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中国文化概论”“鲁迅其人其文”等,颇受学生好评。

 

来源:本文选自《字缘中医》,主编:任宏丽,彭卫华,转自“上海中医药大学”公众号(ID:shutcmweixin),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