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医案】失眠(1)


 

 

张某,女,65岁,病案号16248。

 

初诊(1965年12月13日)

 

多年失眠,久治无效。

 

现症:常失眠,轻时能得暂寐,但梦扰不已,重时则连续一二天整夜不眠,常头晕,口干,心悸,心烦,自汗,舌苔白,舌质红而干,脉细数无力,右手为甚。

 

证属阴血虚损,阳不得入于阴,治以敛阳入阴,与酸枣仁汤加生龙牡:

 

生枣仁一两,知母四钱,茯苓五钱,川芎三钱,炙甘草二钱,生龙骨四钱,生牡蛎八钱。

 

二诊(12月17日)

 

上药服三剂,睡眠已稍安,但仍心烦、心悸、自汗出、头晕、口干不欲饮明显,上方去生龙骨,加当归三钱,白芍四钱,桂枝三钱,白术三钱。

 

三诊(12月22日)

 

上方服三剂,一切症状均除,为巩固疗效,继服上方三剂。

 

【按】血不养心眠难安,邪扰神明更堪忧

 

此是常见的阴血虚而致阳不入于阴的失眠。酸枣仁为一收敛性的强壮药,尤其有强壮神经及安神作用,在本方用为主药,取其补虚敛神以安眠,复以川芎、甘草和血缓急,知母、茯苓解烦安悸,更加生龙牡强壮收敛药,不仅敛汗固精,更能敛神定志,总之全方益阴和血,敛神定志,使阳入于阴,故为安眠常用方药。

 

|医家简介|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绪,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胡希恕青年时拜清末进士、名医王祥徵为师学习中医,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后于1931年在北京个体行医,与陈慎吾、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传播中医学术。195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1958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附属东直门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等职。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