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冬至︱冬藏,重养心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小至》杜甫

2019年冬至

12月22日12:19:18 – 2020年1月5日23:38:51

 

      冬至(The 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目前处在人马座),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白天最“珍贵”、黑夜最漫长的一日。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

      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另外,从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礼俗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

      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传统饮食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而到了南方则是吃汤圆。

      古人喜贺冬至,今人虽多不以为节,但冬节再怎么说也是“年时八节”之一,吃货们还是不会放过这有着各种冬至特色美食的节日的:如北方水饺、潮汕汤圆、东南麻糍、台州擂圆、合肥南瓜饼、宁波番薯汤果、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苏州酿酒等。

 

冬至养生

 

      冬至节气到来,天气愈发寒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这时人们就更加注重养生。从养心到起居再到饮食进补,为了安度寒冬,为来年积蓄精力,从中医养生角度看,冬至养生必须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 养心(壮不竞时,精神灭想)

      养生重点是要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 起居(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 饮食(审慎调食)

      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上述几种,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

      进补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蛤士蟆、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 药物(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

      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不仅仅在起居方面注重养生,也应重视饮食、药物的冬令进补。

 

      药物养生应以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为主。所谓“先天之本”即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气充盛,机体代谢能力强,人的衰老速度缓慢;所谓“后天之气”指脾胃为后天之气,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都靠脾胃供给。所以,这个季节的药物养生应以固护脾、肾为重点。

 

◎ 顺时奉养(顺四时而适寒暑)

      要“依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王之气,恭怡奉亲,慎无懈怠”也就是说,天地、四时、万物对人的生命活动都会有影响,要想在自然界中求得自身平衡,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懂得“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只有这样才能老当益壮,益寿延年。

 

冬季养生膳

 

当归生姜羊肉汤

      羊肉250克,切块。当归30克,生姜15克。加水煎至羊肉烂熟,去滓取汁服。

      点评:本方取羊肉温中补虚,当归补血、缓急止痛,生姜温中健胃,用于脾胃虚寒、里急腹痛、胁痛,或气血不足、中阳不振之证。此汤加入黄芪,补益之力尤强。

 

补中羊肉粥

      羊肉250克,切成小粒,大米(或粟米)180克,加水煮成粥,酌加食盐、生姜、花椒调味食用。

      点评:壮胃健脾,补中益气。

 

核桃酪

      核桃仁150克,大米60克,小枣45克,白糖240克。核桃仁、枣上锅蒸,去皮退核。将所有原料加入食物料理机或豆浆机,加适量水,打碎成糊并煮熟。

 

      点评:补肾助阳,养血补肺。适用于腰膝冷痛、小便频数、健忘,健康人食用能增强记忆力、消除疲劳、防病延年,并有防癌作用。

 

养生小窍门:冬至灸
      在冬至当天或前后各4天,一共9天内进行艾灸称为冬至灸,属于节气灸。但因为冬至日正是一阳始生的时节,因此艾灸能极大程度扶助阳气的生成,对于体虚易感、脾胃虚寒、胃病、宫寒、关节痛、腰腿痛等人群以及容易反复感冒、有慢性腹泻者效果良好。


冬至灸简便易行,只需要艾灸神阙、关元各10-15分钟即可。灸后会感到小腹之中有一点小小的热源,身体不再怕冷,春季也不容易得病。您不妨试一下哦。

当然,需要注意灸后2小时不能碰冷水,酒后、大汗、饱食、空腹不能灸,灸后当天不能吃生冷、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