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某,男,35岁,病案号7246。
初诊(1965年7月5日)
慢性肾炎已两年,曾住院治疗三个月未见明显疗效,出院求中医诊治。全身浮肿,四肢乏力,腰痛,口不渴,尿蛋白在(++~+++)波动,舌苔薄白根黄,脉沉弦。与越婢加术汤加茯苓:
麻黄六钱,生石膏一两半,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苍术四钱,茯苓三钱。
结果
上药服三剂,小便增多,浮肿减轻,自感身轻有力,即自继服原方,连服三月未更方,浮肿全消,査尿蛋白(-)。
【按】
此是肾炎常见典型的“里水”即越婢加术汤方证,虽病程长逾数年,但仍为外邪内饮证,故用越婢加术汤而收捷效。胡老所称该方不但能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能改善肾功能,这种经验之谈,确非虚言。
值得说明的是,该患者自行服越婢加术汤三个月,虽属效不更方,但更主要是证无变化,因此能使方药对证,能获捷效。而当有变证时,也必随证变。
|医家简介|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绪,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胡希恕青年时拜清末进士、名医王祥徵为师学习中医,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后于1931年在北京个体行医,与陈慎吾、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传播中医学术。195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1958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附属东直门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等职。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