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冬天,又见流感。中医怎么认识流感?


      还记得2018年的冬天,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爆整个自媒体,让很多人知道流感也会夺走一个人的性命。一年后的今天,在大家祈祷2019“猪事顺利”时,流感再一次成为新闻中的高频词汇。

 

      “一个月了,咳嗽的厉害,白痰,各种药各种吃,不见好”、“正在经历流感,已经输液六天刚有好转”

 

      医院情况同样惨不忍睹:

 

“门诊感冒患者不断,病房都满满的”

“有基础疾病的老人今年特别多”

“儿科是重灾区,好多半夜送孩子过来的”

 

      流感一般攻击肺部,约有2/3重症病人是因为出现了肺炎。但今年,“流感转向攻击孩子脑部,广州已出现5例坏死性脑炎”。

 

      据“中国疾控中心”2019年第1周发布的数据,我国内地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继续上身,目前已经进入流行高峰期。

 

怎样预防流感?

 

      流感这么危险,因此各大医院、媒体也在反复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流感病毒会通过飞沫传染,因此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流感高峰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场所。

2、如果出现发高烧、打喷嚏、咳嗽等流感样症状时,戴上口罩,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班/学。

3、流感病毒会通过物品接触传染,注意经常洗手。

4、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此外,所有的媒体都会说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就是接种疫苗。并特别指出:

 

  • 孕妇、5岁以下婴幼儿、老人及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是容易出现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建议高危人群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 疫苗接种的免疫力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因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 在健康成人中,即使流行病毒与疫苗病毒不完全匹配,流感疫苗也能提供保护作用。
  • 在老年人中,流感疫苗预防疾病的效果可能较差,但可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降低并发症与死亡的发生率。
  • 接种疫苗对流感并发症高危人群以及与高危人群共同生活或照顾他们的人尤其重要。

 

      尽管疫苗很好,但怀孕3个月以上的孕妇应慎用疫苗。还有些人群是不适合接种疫苗的,如:

 

  1. 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
  2. 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
  3. 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
  4. 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
  5. 慢性病发作期;
  6. 严重过敏体质者;
  7. 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8. 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

 

      另外,有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接种疫苗,那么对于这些不能接种疫苗的人群,难道他们就完全没有保护?

 

中医如何看流感?

 

      中医认为,人体得病的途径分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和一些其他原因造成的疾病(如中毒、刀枪伤等)。外感六淫是自然环境带来的,为风寒暑湿燥火之气。现在冬季,主要是风寒燥气对于人体的影响比较大。但如果冬季气候反常,应寒反温,则可能使人感受风热邪气而发病。同时,空调已在商场、办公楼和家庭中大量使用,这也给人群在冬季感受风热邪气创造了机会。

 

那么人体分别感受风寒、风热邪气都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1、感受风寒邪气

 

      我们常说“神仙也怕脑后风”,冬季寒风呼啸,一旦保护不周,就可能感受风寒邪气,且多由颈背部承受。颈背部是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因此早在2000年前的《伤寒论》中就提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可见如果受寒了,就一定会出现非常怕冷且头部和颈项部僵硬疼痛的感觉。然后根据各人的体质不同,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热汗出,另一种是无汗出但身体疼痛、呕逆的情况,即出现太阳表寒证。

 

      如果寒邪留恋在表,就会化热入里,传入阳明。这个过程时间长,又大量耗伤阳气,传入阳明后再继续耗气伤津,发展到末期往往导致亡阳厥逆。

 

2、感受风热邪气

 

      风热邪气对人体的影响在《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中最是明白,“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中医将其称为风温(病)。

 

      风温的病机是邪气从口、鼻、皮毛而入,先侵犯体表,导致手太阴肺经的经气不利,体表的气机不畅,肺的宣发肃降功能障碍而出现发热(38℃),微恶风寒,咳,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表证的症状。

 

      如果邪气盛,或病人体质差,或者治疗不当,就可以由表入里,引起肺脏病变,出现高热、汗出、咳喘,舌红苔黄,脉数等里热盛的症状。

 

      进一步发展出现热邪壅肺的气分证,可见到39℃以上高温。后期还会出现肺、胃阴伤的症状,表现为病人高热,大汗出,喘息急促,感到口渴要喝凉水的状况。

 

      再严重就会热入心包,又称痰热蒙蔽心包,这时病人往往身体滚烫,体温在39℃以上,但干热无汗,四肢冰冷,还有痰浊上壅,呼吸气粗,喉间有痰鸣声。病人神志昏迷,出现说胡话,或者可能会有便秘腹满的现象。最严重的还会因为高热耗气伤津而导致津气欲脱,出现身热骤降,汗出不止,喘息气短,直至虚脱。个人认为前面报道中说“流感转向攻击孩子脑部,广州已出现5例坏死性脑炎”可以认为是孩子病情发展到这一地步的情况。

      整个过程变化迅速,时间短暂,而且始终以热邪耗伤津液为主,发展到末期往往导致亡阴脱液。

 

◎流感可按风温病治疗

 

      根据“国家卫健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的定义,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英文名influenza)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可见流感首先侵犯的是肺系(呼吸道),并通过飞沫、接触(口、鼻、皮毛)进行传播,得病后变化迅速,因此可以参考人体感受风温病进行治疗。

 

◎如何治疗呢?

 

      大家都知道感受风寒要喝姜汤,出身汗就能好。那么感受了风热邪气又该怎么办呢?

 

      风温病分为初、中、末三期。初期病在上焦(肺),风热邪气袭表,症状比较轻,用辛凉轻解法治疗,用的药物分量轻,把邪气赶出人体即可,是中医“治未病-已病防变”理念的体现。从而截断病情的传变,比较容易恢复。这个时候一般会有以下2种证候。

 

1、人体卫外功能失常,以发热,微恶风寒为主。

【临床表现】发热(38℃左右),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有声无痰),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辛凉清解,疏风透热。

【方药】银翘散。

 

2、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以咳为主症。

【临床表现】咳的症状最为突出,发热与口渴都不明显,舌苔薄白,脉浮。

【治法】辛凉清解,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这里的方药都有中成药,药房中可以买到。当然,一定要注意临床表现是完全符合才行,最好能找医生咨询一下。

 

      初期没有治好,将会进入中期气分热盛和热陷心包2种类型,此时常会伴有39℃以上的高温,因此要用清法以达到清泄气热或清营养阴,豁痰开窍的效果。中医有相应的治疗措施,但此时病情已重,一般病人早已被送入医院进行治疗了。而此时如果病人处于气分热盛有大汗出,口渴想要喝冷水的情况,或者热陷心包体内津液大量流失时,需要补充津液,吊水输液能很好地补充人体缺失的津液会有一定效果。

 

      末期指邪气基本消除,但由于在初期、中期过程中消耗了阴液,往往出现肺胃阴伤,所以治疗用甘寒生津的药物来清养肺胃(沙参麦冬汤)。

 

      生活很美好,健康最重要,希望大家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

 

参考文献:《刘景源温病学讲稿》《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 作者简介 |

陈海伦,中医锦囊网联合创始人,中医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