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大寒,冻成冰团。”更有“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四九,冻死猪狗”,现在正是三九四九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感到手脚冰冷。为什么会有手脚冰冷的情况呢?
手脚冰冷与体质有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此等美景何其壮观,可对于一些怕冷的人来说,那简直就是酷刑了。尽管大衣、毛衣、围巾、帽子、手套等御寒衣物全部动用,也解决不了手脚冰凉的问题,所以这类人每到冬天便手捧热水袋,身裹大棉被,开着空调闷在家中,就像冬眠的动物一样闭门不出。
这些人的问题出在哪呢?尽管有很多种可能,但最有可能的就是出在体质上。
其实不仅是怕冷畏寒的问题,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与体质有关,比如同样是吹空调,有的人自感神清气爽,而有的人则喷嚏连连;同样是吃火锅,有人吃得酣畅淋漓,有的人却吃得愁眉苦脸——为何,不是口腔溃疡就是脸上起包,能不愁吗?这都是体质的缘故,所以,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对于不同体质的人,均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这就是中医的所说的“因人制宜”。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手脚冰冷跟哪种体质有关。
《素问·调经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很明显,手足冰冷的罪魁祸首就是阳虚。
“阳”是什么。它就像太阳给大地温度一样,可以给身体提供能量,是我们身体保持体温37℃的“太阳”。因此,如果身体的阳气缺乏,一些距离太阳较远的地方便会出现体温过低的现象。而在中医看来,四肢为诸阳之末,相当于地球的南北极,如果阳气不够了,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四肢冰冷。
当然了,阳气不足不仅仅是引起四肢冰冷那么简单,许多疾病都与阳气不足有关。比如说过敏,花粉症等都是。毛主席诗词中有这么两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很多花粉症患者,一到春天就开始戴口罩。为什么,害怕花粉啊。其实花粉症跟花粉无关,是身体排寒的表现。因为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在体内阳气和外部阳气的推动下,身体会主动将体内的寒气、寒痰等排出。所以花粉只是勾起体内寒气的一个工具,作用相当于我们是用生纸搓成棉条插入鼻孔取嚏的卫生棉。
而现在治疗花粉症的方法是什么呢?用法抗过敏的药把喷嚏压回去,这等于是阻止了身体的排寒动作,所以这种方法只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其实对付花粉症,只要有喷嚏就打,喷嚏打完了寒气也就排完了,这在中医里叫顺势疗法,其目的就是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
除了花粉症,另外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痛经,也与阳气不足有关。月经从哪来,子宫里来,如果子宫寒冷了,血液就容易在子宫里淤积,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表现出来的就是痛经了。这个过程,就好比我们装修房子,要把原来的墙皮刮下来,你想想,刮墙皮的过程,肯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如果子宫没受寒,刮的时候,肯定会很顺利,但如果受寒了,在刮的时候,当然就需要费点劲,所以很多女性在来月经的时候,都爱抱一个暖水袋,原理就是帮助子宫把淤血排出来。
同样,不孕症,以及很多先天性疾病也有阳气不足有关。子宫在中医里叫胞宫,宫是宫殿,是孕育下一代的地方。您想象一下,如果你给孩子准备的宫殿温暖舒适,在这个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自然是健康而茁壮的,但如果这个宫殿透风撒气又受寒,生下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很多孩子阁三岔五感冒、发烧,还有孩子一生下来就有脑瘫、软骨病,这都与女性朋友的宫殿的好与坏有着直接的关系。
其实,与阳气不足的相关疾病非常多,黄帝内经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当阳气不足时,就不能固守本位,可浮于上,可越于下,可散于外,也可敛于内。我们平时所见的手脚冰冷,是阳气藏在体内而不能温暖四末所致。阳气浮于上,可表现为口舌生疮、面目红赤等上热下寒等等症状。越于下者,则可见到脚底冰凉,痛经等症状;散于外者,可以见到外表发热、怕热,内则虚冷的症状。所以与阳气不足的病症是非常之多的,从心血管疾病开始,到各种严重癌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症、便秘等,都与阳气不足有关。
中医里面有一个重要派别叫“火神派”,火神派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叫“病从寒中来”,甚至有很多火神派人物认为,世上之病,只有阳虚,没有阴虚。因此善用姜、附子等火热温性药物,大家都知道,附子是有毒的,而火神派却是以大剂量使用附子而驰名。当然,对于火神派中医的说法和疗法我们可以参考,但不能迷信,因为尽管阳虚体质的人较多,但不仅仅有阳虚一种体质。找火神派中医治疗时也一定要谨慎,因为有火神派医生只知道吃大剂热药附子来驱寒,而忽视了人体“水”是否缺乏,难免会失得其反。
什么造成阳虚体质?
当然,阳虚体质并非都是天生的,除了部分来自于遗传外,很多都是我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阳气耗损所致的。因此需要及时改正这些习惯。
比如很多人喜欢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如黄瓜、冬瓜、藕、莴苣、荸荠、瘦猪肉、鸭肉、海蜇,西瓜、梨、柿子等水果都是损阳的!会损伤我们赖以生长的“阳气”,从而改变了我们的体质。
其次还有很多中医生受西医影响,很多中医生长期大量错用寒凉药物,如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野菊花等寒凉药物来为患者治病,结果不但病不见好,又添新病。由此可见,中医不是没有副作用,弄不好还会有更大的副作用。清代着名医家陈修圆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宁事温补,勿事寒凉。”这句话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另外是滥用抗生素和各种激素,尤其现在的小孩,只要感冒发烧,千篇一律都上抗生素,抗生素在中医看来是苦寒的药物,对阳气的伤害特别大。在这种治疗方式下长大的孩子,阳虚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当然,工作烦劳也是原因之一,“阳气者,烦劳则张”,所谓张就是往外啊,尤其晚上阳气应该内收,应该回归本位。可是,一烦劳阳气就不能归位,不归位就会慢慢地耗散。
另外,作息时间不规律,房事过频,纵欲也都会伤害到我们的阳气。因此,要预防阳虚,预防体质的改变,上述这些习惯不能不改。
姜附烧狗肉,祛除体内恶寒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手脚冰凉怎么治疗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改善手脚冰冷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治疗手脚冰冷那么简单了,而是扶阳治大病的一个重要举措,想要不生病和少生病,这些措施小觑不得。
怎么治疗手脚冰冷呢?饮食上饮食可选羊肉、鸡肉、胡桃肉、大枣和桂圆等温性食物。食疗可选男女老幼皆宜而又易做的黑芝麻粥、核桃粥,以及虫草蒸老鸭等。
这里再给大家推荐一款药膳,姜附烧狗肉。手脚冰冷的人,吃上一顿姜附烧狗肉,会感到非常舒服,如同美酒微酣,既治病又养生。
姜附烧狗肉的原料包括制附片20克,生姜150克,狗肉1千克,大蒜、葱各适量。
制作时应先将狗肉洗净后,切成小块;将生姜放入微波炉中烃熟。然后将附片放入锅内,先熬煎2小时,再将狗肉、大蒜、生姜、葱放入,加水适量炖煮,直至狗肉烂。趁热喝汤吃狗肉,这个方法可分多餐服食,一次不宜过饱。
有句俗语说:“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意思是说,炆煮狗肉时,水烧开后,狗肉味飘香四溢,诱得神仙也如痴如醉、东倒西歪,可见狗肉香味是何等诱人。狗肉不仅味美,也是著名的补阳食品。《本草纲目》中记载:“狗肉能滋补血气,专走脾肾二经而瞬时暖胃祛寒‘补肾壮阳’,服之能使气血溢沛,百脉沸腾。”民间流传的“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过冬”、“喝了狗肉汤,冬天能把棉被当”的俗语,也是狗肉补阳功效的写照。
姜就是一种很“强悍”的药,又被称为“御湿之菜”,阳气不足,则体内湿气会越来越多。用姜的目的就是祛除体内湿气。
附子是非常著名的驱寒药物,有百药之长之称。上面在谈到火神派的时候已经谈到了,在这里我还要在强调一点,附子一定是要制附子。
但要注意的是,附子、生姜和狗肉都是性大热之品,所以有阴虚内热,脾胃温热及高血压患者应慎食或禁食。姜附烧狗肉在云南、四川一带非常流行,是冬天招待尊贵客人的佳肴。但吃前,食客先要自我检查一番,有口干舌燥、舌体发红是不让吃的,就是要将阴虚体质的人排除在外,且孕妇是不宜食用的。另外,狗肉食后易口干,喝米汤可纠正这一副作用。
》》编后语
现在城市中很多人都养狗,并将狗看成家人朋友,因此吃狗肉不被接受。但大家仍然可以选择其他温性食物在冬天进补,比如文章中写的“饮食上饮食可选羊肉、鸡肉、胡桃肉、大枣和桂圆等温性食物。食疗可选男女老幼皆宜而又易做的黑芝麻粥、核桃粥,以及虫草蒸老鸭等。”
| 作者简介 |
王凤岐,著名中医临床专家,著名中医药养生保健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国医泰斗秦伯未嫡传弟子。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及新闻发言人、卫生部中医司教育处处长、世界针灸联合会司库、全国中医药编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
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与配制考试认证鉴定站站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总监、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知名专家、北京大医堂养生机构首席专家。
从事中医药事业及临床50多年,在中医药临床及学术上造诣深厚,曾负责组织并参与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为国家领导人进行医疗保健,应邀在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意大利、法国、阿联酋、加拿大、南美和非洲等地进行学术交流讲学及医疗活动,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并受聘于台湾中医师协会会长顾问、香港中医师公众顾问、南美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中智医师联合会总监、马来西亚医学保健协会副会长等职。是大陆第一位应邀赴台湾访问的中医学者,并任大陆第一届海协会理事,在港台中医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著有《王凤岐的养生餐桌》、《王凤岐带你走出养生误区》、《春夏秋冬说养生》、《成语中的养生智慧》等畅销书。
来源:王凤岐的养生厨房,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