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81岁。
【病史简述】
患者于1963年元旦前夕,因火炉通风管被阻,遂昏睡不醒,至次晨被人发觉时,患者口吐白沫,神识昏迷,呼吸微弱,但无大小便失禁现象,即送区中心医院抢救,经八小时后,人才苏醒,苏醒后能清楚回答发病前情况。次日即出院,出院后起身活动无异常,至1月24日出现精神失常,容易发怒,以后发现穿衣袜动作不灵活,步态不稳,答非所问,大便时不能找到家中厕所,以后又发现不认识家中人,大小便失禁,故入院就诊,复于1月31日转我院神经科治疗,用大量维生素C族扩张血管药物治疗,病情有所改善,但精神症状持续存在,故邀中医协助治疗。
【辨治过程】
初诊(1963年2月16日)
【症状】
神色萎靡,神志迟纯,有时清楚有时模糊,回答不能切题,易怒,拒绝服药,有时对家人不能认识,食欲较差,口不干,手指震颤,检查不能合作。
体检:神志不清,眼球活动正常,对光反射存在,无眼球震颤,调节反射较为迟钝,二侧上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反射也较迟钝,体温36℃,呼吸21次/分,血压130/90mmHg,舌质光红有裂纹,脉象弦数,脉搏96次/分,X光透视,心肺正常。
化验:血常规正常范围,血沉33mm/小时,二便常规正常。
【辨证论治】
八十岁以上老人,其精、气、神三者本来已趋虚弱,复遭煤气中毒,更戕已虚的精、气、神;苏醒后神色萎靡,神志迟呆,可知其“心神”受戕更甚,易怒怕烦,舌红而裂,脉象弦数,是肝肾二脏之阴不足而心肝二脏之阳偏亢,治疗于补益精、气、神之中,偏重于滋养肝肾之阴,宁潜心肝之阳。
处方(糖浆型):
别直参9g,炙黄芪9g,生地、熟地(各)4.5g,制首乌9g,天竺黄6g,玳瑁片12g,明天麻6g,黑山栀6g,鲜菖蒲(去叶)9g,焦谷芽、麦芽(各)9g,当归6g。
上方配3帖,合并一起煎取浓汁,入饴糖150g,加冰糖30g,收成厚糊糖浆状,每服一二匙,每日三服(注:由于患者拒不服药,但是平日喜吃“枇杷膏”,故而将药熬成糖浆,患者误认为“枇杷膏”,逐肯服之)。
二诊(2月25日)
神志上午清醒,傍晚模糊,舌红已淡,脉尚有力。
【辨证论治】
上午为精气充沛,故神志清晰,下午为精气又竭,故神志复糊也。故以原方加减治之,以巩固精、气、神三者之不足。
处方:
别直参15g,当归9g,炙黄芪15g,生地、熟地(各)9g,制首乌9g,青龙齿30g,明天麻15g,山茱萸肉15g,枸杞子15g,炙甘草3g,九节菖蒲15g,杭甘菊花15g,谷麦芽(各炒)9g,焦白术6g,苍耳子15g。上方1帖,制法服法如前。
结果
治疗经过,自2月16日开始服中药后,患者神志和精神日渐好转,至3月11日以病愈出院。
【按】
1、本病的神志迟呆,不宜用针刺治疗,因为患者四外形体俱废,所谓“诸废者不宜针刺治之,当以甘药调之”,所以本病以补药调理为主。
2、糖浆型药剂,最适用于慢性疾病的调治,如慢性气管炎,神经衰弱,胃肠溃疡等,服糖浆药剂的优点有四:一为避免每日煎药的麻烦,夏天可加用防腐剂少许。二可使药性易于被胃肠吸收。三是每日服药为“少量多次服”,适宜胃口不佳者或小儿服用。四是由于糖浆型药剂是“少量多次服”的,可使体内药效持久。
|医家简介|
秦亮甫(1924年 – ),男,汉族,江苏省武进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自1958年进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历任中医学研究室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中医学科组组长。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中医学科组长,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上海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曾九次赴法讲学,任法国刘易斯巴士德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获“依堡卡特”奖章,澳大利亚维多利亚中国医药针灸联合会高级顾问。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专家之一,上海市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一、二、三届指导教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