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亮甫医案】结核性腹膜炎


 

徐××,男,39岁。

 

【病史简述】

 

于1961年10月份曾患肠炎,以后身体逐渐消瘦,胃口不好,腹中作痛发胀,食后更甚,午后发热,眠时盗汗,经外地人民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用抗痨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至1962年2月间,病症复发,转上海××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及“代谢性肝肿大”亦用抗痨药物治疗,症情好转。出院后,工作不久,在5月间,症状又复发,逐至上海本院治疗。

 

【辨治过程】

 

初诊(1962年7月31日)

 

【症状】

 

精神萎靡,面容消瘦,不思饮食,腹部胀大作痛,小便短少,但无潮热盗汗。

 

体验:腹围81cm。肝大一指。脐左旁可摸到鸡子大肿块一个,有压痛感,稍能移动,X光透视心肺正常。

 

化验:大便培养结核杆菌未生长,蛔虫卵少量。血常规正常,肝功能正常。

 

【辨证论治】

 

小便短少,腹胀苔白,为水浊内留,脐旁肿块,质硬按痛,脉滑有力,为痰湿凝结于腹壁。治以逐水消散疏化法。

 

处方:

 

葫芦壳18g,焦白术9g,大腹皮12g,花槟榔9g,炒车前12g,黑丑、白丑6g(各炒),甘遂炭6g,大戟炭6g,冬瓜皮18g。水煎服,每日1帖。

 

处方(丸方):

 

炙鳖甲15g,京三棱30g,蓬莪术30g,葫芦壳炭9g,焦白术30g,炒槟榔60g,制甘遂6g,制大戟6g,黑丑、白丑(各炒)15g,焦山楂6g,焦车前30g。

 

共研细末,水泡为丸,每服3g,每日之服。

 

二诊(8月14日)

 

服药后,小便通畅,大便每日2次,腹水基本消退,腹围73化分,但是脐旁肿块未见缩小。

 

【辨证论治】腹水减退,肿块未小,今专攻肿块。

 

处方:

 

鳖甲6g,桃仁9g,槟榔9g,木香6g,三棱9g,莪术9g,海藻9g,昆布9g,枳壳9g,赤芍9g,煅瓦楞30g,煅牡蛎30g。内消瘰疬丸2g(包)。

 

针灸:

 

天枢、外陵及肿块,每隔天温针灸一次。

 

结果

 

经过上述治疗,至9月25日,脐旁肿块完全消失,食欲增加,精神健壮,仍返芜湖工作。

 

【按】

 

1、通过本病例的治疗,觉得:结核性腹膜炎可以用针刺治疗,未见结核有所扩散现象,反而能加速了治疗的效果。

 

2、凡腹胀属于慢性发展者,宜用丸药辅助汤药治疗,则疗效比单独用汤药治疗要好而且巩固。隔三个月随访,该同志身体良好。

 

|医家简介|

秦亮甫(1924年 – ),男,汉族,江苏省武进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自1958年进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历任中医学研究室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中医学科组组长。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中医学科组长,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上海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曾九次赴法讲学,任法国刘易斯巴士德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获“依堡卡特”奖章,澳大利亚维多利亚中国医药针灸联合会高级顾问。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专家之一,上海市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一、二、三届指导教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