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亮甫医案】淋巴结核


 

宋××,女,45岁。

 

【病史简述】

 

1961年6月间在两侧颈项部及颏部发现能活动的结核数颗,每天有低热二三分,诊断为颈部淋巴结炎,即用链霉素异菸肼治疗,但是身上其他部位皮下也陆续发出结核块,发展到几乎全身均有。于10月8日作左颈部淋巴结摘除术,并作病理切片检查,术后颈部强痛,牵连肩背不能活动,因之转中医治疗。

 

【辨治过程】

 

初诊(1961年11月28日)

 

【症状】

 

患者消瘦乏力,午后有低热,颈项部腋部鼠蹊部等处的淋巴结均肿大,大者如枣,小者如豆,能活动,有痛感,左颈部连肩背牵强作痛。

 

【辨证论治】

 

结核叠叠,虽然色白不红,因其发展迅速并且疼痛,证属半阴半阳而偏于阳。想来该病人平素阴质。渐生内热,体内痰液受内热煮熬逐成结核,仿海藻玉壶汤法加减治之;其至颈项牵强作痛,作针灸法治之。

 

处方:

 

海藻9g,昆布9g,海带9g,僵蚕9g,牡蛎30g(煅先煎),夏枯草9g,大力子9g,忍冬藤9g,大生地9g,左秦艽6g,羌活3g,苍耳子9g,内消瘰疬丸12g(分作3次吞服)。每日一帖,用水煎服。

 

服药一个月,全身肿胀的淋巴结相继消退。

 

针灸:

 

1、取穴:大椎、肩井(左)、大杼(左)、风池(左)。

2、方法:每隔天温针治疗一次。

 

本病颈项强痛用针刺治疗20次而愈。

 

【按】

 

1、瘰疬结核属于阴虚内亏,而发生者居多;阳虚而发生者少,悉此病者不论其病势发展急或慢,均需注意起居作息。

 

2、皮色不变的肿块或结核,以消痰散结疏气通络作为治疗之主法,再根据兼证而参入他法治之。若阳虚者参入扶阳法阴虚者参入滋阴法,血虚者参入补血法,气虚者参入益气法等。

 

3、“低热”是某种病的兼证。引起“低热”的病因是很多的,故治“低热”必审其因而后治之。本例的“低热”是由阴虚内亏,结核串发,营阴耗涸的继发症状,故用养阴清热,消痰散结的方法治疗后,其瘰疬结核渐消,营阴渐充,则其“低热”自然除矣。

 

|医家简介|

秦亮甫(1924年 – ),男,汉族,江苏省武进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自1958年进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历任中医学研究室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中医学科组组长。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中医学科组长,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上海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曾九次赴法讲学,任法国刘易斯巴士德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获“依堡卡特”奖章,澳大利亚维多利亚中国医药针灸联合会高级顾问。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专家之一,上海市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一、二、三届指导教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