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庭医案】胆结石


 

何××,女,56岁,1996年4月5日初诊。

 

【辨治经过】

 

右胁胀痛,时轻时重6年,某医院B超检查胆囊内有数枚结石,最大者约0.6cm,间断服中药排石剂、消炎胆石片、利胆醇等治疗无效。

 

近1周因劳累病发,自觉胁痛拘急,脘胀不舒,肩背困重,伴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时有烘热汗出,大便干结,口干而苦,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弦细数。

 

证属胆失疏泄,气机郁滞,郁火内扰。治宜疏肝利胆,兼清郁火。胆宁汤加减:

 

郁金9g,青皮、陈皮(各)9g,茵陈、虎杖(各)12g,生大黄6g,黄芩9g,芦荟0.2g(吞), 鸡内金10g,白芍9g。6剂,水煎服。

 

上方服药1剂后大便即通,诸症均减。原方去芦荟加白术12g,再进6剂。

 

共服药12剂后,症状基本消失,现症口干欲饮,神疲,偶失眠多梦。予上方养肝宁心安神之品调治,坚持服药半年余。病愈后未再复发。

 

【按】

 

胆囊炎、胆石症必须重视病人大便情况,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通下”剂。本例患者虽年届“六八”,病情较久,然病证表现一派实象,故首诊时使用芦荟、大黄攻下通腑,澈下以清上,佐以养肝等法调理而愈,体现了因人、因症制宜的原则。

 

|医家简介|

朱培庭(1939年-),男,汉族,上海市人,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196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专业,毕业后分配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师从中西结合外科专家徐长生,中医外科专家顾伯华教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胆石病医疗中心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腹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国家特殊津贴, 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

 

朱培庭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急腹症,潜心钻研胆道感染,胆石病3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急性胰腺炎等外科急腹症领域卓有成就,学验俱丰,治人无数;操刀30年,无一失手。成功地开发出上海地区第1个国家级中药三类新药胆宁片,使众多胆石患者免受开刀之苦。

 

来源:中医世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