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汤出自清朝陈士铎《辨证录》,由熟地、巴戟天、茯苓、麦冬、五味子组成,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常添油桂一味,引火归元。 |
引火汤医案三则
作者:李可
一、倒经衄血
翟三妞,18岁,粮站家属。1983年5月8日,经前鼻衄5月,自觉面部轰轰发热,外观如醉。服凉血、止血药数十剂,非但无效,反增心悸,目赤如鸠,热势如焚,目珠热痛。自感脚底有冷风阵阵吹入,双膝冷痛,尿多不渴。脉大寸盛,舌红少苔。细观之,面部红色鲜艳,知是火不归原,误服凉剂,予引火汤加油桂1.5克,4剂而愈,追访10年未犯。
二、复发性口腔溃疡
离休干部陈xx,68岁,经北京西苑医院专家会诊,确诊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程30年,百治不效。其症,初起舌尖部发出针尖大之红疹,灼痛。1周内蔓延至两腮、下唇内侧、舌两侧,1周后由红变白,渐成玉米大之凹洞性溃疡,20日后又渐变红色,1月左右渐愈。或劳累过甚,或饮酒过多,或食辛辣食物,其病即作。尤以突然气恼,暴怒,几分钟内便满口一齐发病。轻则一月一发重则一月数发。最重时溃疡扩展至咽喉部,则只能喝点凉奶或流质食物,痛如火灼,寝食俱废,苦不堪言。
四处求医,除西医对症疗法外,曾服中药导赤散、凉膈散、连理汤、调胃承气、丹栀逍遥,皆无效。刻诊脉洪大,面赤如醉,双膝独冷,夜多小便。
证属高年肾阴下亏,阴不抱阳,龙雷之火上燔。予引火汤大滋真阴,油桂小量引火归原:
九制熟地90克,盐巴戟肉30克,天麦冬各30克,云苓15克,五味子6克,油桂2克(米丸先吞)。3剂。
药服1剂,症退十之七八,3剂服完痊愈。追访半年虽偶尔饮酒或情志变动,亦未发作。此法治愈本病120余例,多数一诊痊愈,无复发。
三、白塞氏综合症
城关医院司药宝莲,40岁,1981年12月23日初诊。患口腔溃疡,外阴溃疡6年。发作多在每年冬季,尤以冬至当日,交节之时刻一到,立刻发病。经治多年无效。诊视,见舌红如柿,无苔,口干极而不欲饮。口角内侧,舌边尖部,白色溃疡成片。外阴不便诊查,据诉,每发病,先觉外阴辣痛,旋即口舌生疮。头晕如腾云驾雾,面部轰热如潮。按脉沉细,双膝独冷。其症发病甚急,说来就来,一二分钟即令人不能忍耐。
此症,《金匮》谓之“狐惑”,现代谓之“白塞氏综合症”。本论谓由湿热生虫,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治以清湿热而杀虫。此例病经多年,反复发作,未见湿热积毒征象。从脉证推断,恐系肾阴久亏,阴不恋阳。适逢冬至节令,一阳来复,龙雷之火不仅上燔,且肾与前阴相关,又且下焚,姑予引火汤一试。
12月27日,药后诸症皆愈。此法并治45岁以上之男子多人,服药1剂,口舌疮即退,服3剂下阴部之溃病亦了无痕迹。
》》读者留言同样精彩,现摘取部分如下:
【“明贤”】
此为真水不足,水不养龙,真火上浮,治之必滋补真水,水足龙便归龙宫,引火汤最合拍,又妙在少少加点白芥子肉桂;另一种虚火,则为下焦阴寒太盛,迫阳上越,这正如家有悍妇,夫君不敢归家,这则不可再大补肾水了,越补阴越重,此类人往往是湿重体胖之人,一般会上燥下寒,医见其上燥,开清热药,吃一二剂似有效,再吃更增下寒上燥,用潜阳封髓丹合上健脾祛湿之品最妙。一阴(少阴)一阳(少阳)搏结也喉痹而痛,仲景之甘草汤、桔梗汤、猪肤汤最妙,此为冬不藏精,邪伏少阴,郁火从少阴外透,少阴伏邪透之路径,不外循经上喉、下逼大肠。白塞氏,西医以四联征测之,有二联以上则可断证立,还是从脾胃有湿、肝郁有火辩治为正治。
【“to the South Pole”】
引火汤为水浅不养龙而设。倘若是水寒而龙火飞跃,则当选用潜阳封髓丹。
【“后来者”】
李可大师的龙雷之火为脏腑内生虚火,与六淫外邪实火大不相同。有以下5点,可资鉴别:
- 双膝独冷,上下温度如常,独膝盖部其冷如冰;
- 来势暴急跋扈,如迅雷闪电,顷刻生变,外感多渐变,火不归元多突变;
- 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变,天人相应现象最著,如冬至阳生则病,春令阳升转重,夏至阴生渐缓,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缓,入夜自愈;
- 热势轰轰,或由脚底,或由脐下,上攻头面,外感无此病象,若出现此象,按火不归元论治,误用苦寒直折则危;
- 不渴尿多,渴喜热饮。
来源:摘自《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可。转自“中医书友会”公众号(ID:zhongyishuyou),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