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感分析(附:心源性猝死与心经内伤宿瘀)


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力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

                                (美.托马斯.莫尔)

 

中医将健康看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关注预防甚于治病,因此《黄帝内经》中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说法。关注人体本身的各种反应而不是仅根据检测结果来判断健康状况是中医的特点,象身体疼痛可以告诉你很多情况。林宏先生在本文中就从疼痛角度来分析可能的病情。

 

痛感分析

 

痛则不通,不通则痛。几乎成为有病无病的分水岭。其实,其中有很大的区别。

 

患者求医时的主诉,多数是以自身的感觉来表达的。没有医学知识的人,或医学知识肤浅的人,就不会将按之会痛而没有按之就不痛作为病症向医生述说。为什么呢?以为人在不舒服时,身上大部分按之都会一些疼痛反应。没有细心分辨内里的感受。

 

其实,痛感分为两大类:主动痛感、被动痛感。急性病症期间,往往出现的是“主动痛感”,当疾病潜伏、由急性转慢性、另因“喧宾夺主”时,始发原病灶的痛感反应就会被“掩盖”或“替代”。这在“伤瘀变病”中的表现最为突出。

 

西医往往将胸背部某处疼痛,一是考虑肋间神经痛,二是考虑内脏炎症反射出来的反应。西医发病学、病源学、病理学里,都没有中医学所说的“腠理”间的伤损瘀血的问题。而对伤瘀,特别是久年宿瘀,不但在致病性方面没有研究,连软组织伤痛发作,仍然谓之为肋间‘神经’痛。

 

现代西医没能认识到的问题还很多,这只不过是最典型的一种。将浅痛(主动、被动)、无痛(主动)认为疾病就较轻,这种认识不但非常肤浅,甚至是非常愚昧的。现在大家都意识到,癌症疼痛反应来的太迟,为什么不在早期就有明显的疼痛反应呢?

 

伤瘀久宿体内,伤瘀原病灶的被动痛感反应到生命末期机体临死时都仍然存在。就这点粗浅的生理原理,就很原始地告诉我们,躯体局部有问题的(血循环)一辈子没被疏通的都会一直保存到死。所以,无论主动痛感,还是被动痛感,都有血运不通的问题。而没有主动痛感,被动痛感仍然存在的,依然也还有问题。不能将只有被动痛感而没有主动痛感作为没有疾病存在的判断标准!

 

伤瘀及其变病,为什么会蒙骗患者、乃至医生,成为“暗伤”“内伤”,就是因为历来由此错误的认识,一直未被更正。

 

无数瘀血型疑难顽症(在伤瘀变病中属于“五劳七伤”症)为什么难以治愈,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原伤处久年没有主动痛感,或仅在气候变化、感冒体弱时才有所发作,以为只是感冒所致,而医患均不将其当一回事。

 

故特谨此选文,特别是对医者、久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身体是否还存在被动痛感的部位。因为痛肯定是有问题的,主动痛感要及时注意,而被动痛感也照样决不能麻痹大意。

 

能早期察觉被动痛感部位,以及预测可能病变的靶的经络架位,是预防严重器质性病变的判断发觉方法。而疾病是否治愈,被动痛感的减轻乃至消失,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只将主动痛感渐消作为疾病好转的判断,就很容易为以后另类病变埋下伏因。故为医者,不得不需此“另类思考”。

 

                                                          2008年11月6日

 

心源性猝死与心经内伤宿瘀

(2008-07-05)

 

有感于去年几位明星猝死于心源性疾病,不少报道认为血脂高为主要的病因。但临床见常常突发心系病者,并非都是胆固醇等脂类高成比例。倒是从目诊中发现有心经宿瘀者,是夜间突发心梗的高危人群。

 

西医内科常将躯体(特别是胸背)痛痹证归咎于内脏腑发病后放射反映所致。其实内脏腑病若见有胸背部同步痛痹证者,其内脏腑病,多数是源于此病经经穴有内伤宿瘀所致。此内伤宿瘀甚至是源于小时候久年的各类跌扑闪挫等软组织骨外伤所遗留且产生的继发性变病。

 

从膻中穴到左乳根穴,是宿瘀继发心脏病的高危区域,临床常见心律不齐、二尖瓣狭窄、二尖瓣脱垂、早搏、传导阻滞、心房充血或肥大、供血不足、心悸、怔忡,以及心梗心衰心绞痛等等。以及不明原因的失眠症、无名恐惧症(常被误诊为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以上病症早期发生后,患者可自查左眼睛上方白睛处,是否有黑色的斑点,如果有,绝大多数就是属于‘伤瘀变病’,应该从外治来配合内治。不能仅仅以为长期口服治疗冠心病西药以及活血化瘀中成药就可以了。如果确属于内伤宿瘀发病,只是体内给药(包括用活血化瘀的、抗凝抗血栓的西药静脉输液)一定会延误变病的早期治疗。

 

后背与心脏相映衬区域的宿瘀,也是心系病的高发区域。并非西医认为的只有当脊椎病变后,才会牵涉到应脏病变。

 

| 作者简介 |

林宏(1949年- ),男。职称:副主任中医师,被卫生部评为国医精神传承大师、中国特技名医、特色名医、国家高级专家,以及香港国际医学院荣誉博士等。

 

现任:国际中和科学院传统医学研究员、中华传统武医研究院副院长(香港)、中国武医文化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北京)、福清南少林武医委员会顾问、《中华传统武医》杂志执行主编等。

 

学术成果:于1993年首创中医内伤专科门诊,针对全国临床没有‘中医内伤专科’、内瘀继变病广泛被失误治的情况,著有中华武医学丛书第一部专著《伤瘀变病》(2010年3月出版)。

 

临床范畴:从小到大的跌扑闪挫摔撞斗殴、各类军体训练不当、各急慢性、动静态劳损等外伤造成留有内瘀血的并发症、继发症;经穴宿瘀导致的五脏六腑瘀血型疑难变病等;癌前期病变、癌症术后抗复发抗转移等。

 

来源:武医内伤林宏的博客,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