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头痛的良方:清上蠲痛汤


现代人上班时间长,工作压力大,许多人会有头痛的问题。去医院看西医往往得不到好的治疗效果,医生总是劝大家多休息,注意精神调节;也有人遍寻中医但得不到好的疗效。本文介绍的清上蠲痛汤或许能提供一个减轻您痛苦的思路。

 

清上蠲痛汤

作者:钟相根

 

【来源】

 

清上蠲(juān)痛汤,本方见于《寿世保元》,为明代龚廷贤所拟,是根据宋代《和剂局方》之“川芎茶调散”及金代《内外伤辨惑论》之“羌活胜湿汤”合方加减衍化而成。

 

【组成】

 

当归(酒洗)一钱、小川芎一钱、白芷一钱、细辛三分、羌活一钱、防风一钱、菊花五分、蔓荆子五分、苍术(米泔浸)一钱、麦冬一钱、独活一钱、生甘草三分、片芩(酒炒)一钱五分。

 

【用法】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功效】

 

疏风通络透邪,活血理气除湿。

 

【主治】

 

一切头痛主方,不问左右偏正,新久皆效。

 

加减法:

  • 左边痛者加红花七分、柴胡一钱、龙胆草(酒洗)七分、生地黄一钱;
  • 右边痛者加黄芪一钱、干葛八分;
  • 正额上眉棱骨痛甚者,食积痰壅,用天麻五分、半夏一钱、山楂一钱、枳实一钱;
  • 当头顶痛者加藁本一钱、大黄(酒洗)一钱;
  • 风入脑髓而痛者加麦门冬一钱,苍耳子一钱,木瓜、荆芥各五分。
  • 气血两虚,常有自汗,加黄芪一钱五分,人参、白芍、生地黄各一钱。

 

无论年深日近,偏正头疼,又治肝脏久虚,血气衰弱,风毒之气上攻,头痛头眩目晕,心胸烦热,百节酸疼,脑昏目痛,鼻塞声重,项背拘急,皮肤瘙痒,面上游风,状若虫行。及一切头风。兼治妇人血风攻注。头目昏痛,并皆治之。

 

(编者注:使用时注意肝肾阴虚而风阳上扰之头痛,以及气血虚弱之头痛,均非所宜。

 

一笑堂主人解方:本方集九味羌活汤与羌活胜湿汤两方之长,共凑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之功效。细细考察本方主治之少阳肝胆头痛,乃风寒湿日久有化热之势最宜,症见:头痛日久,偏头痛,或两侧头痛如裂,阴雨或是湿热加重,伴有口干口苦,目赤等症。)

 

【方解】

 

本方是针对“头痛”证而设。痛证的原因虽多,但不外乎于“不通”,外邪(如风寒湿热)阻滞脉络固可引起不通,而脏腑的机能失调、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亦可阻滞经脉而不畅,故治疗必须通经脉以解决邪郁,升清泄浊以濡养筋脉肌肤。

 

方中羌活、白芷、细辛、防风,辛温以疏散风寒;羌活、独活、苍术,苦温驱风而胜湿;菊花、蔓荆子辛凉以疏解风热。因病在头部,惟风药可到,数味风药合用,上能散头部之邪结,外可解泄肌肤经络之阻滞。

 

根据“治风先治血”、“久痛必瘀”的认识,故方中配以当归、川芎,辛温行血活血以养血,使“血行风自灭”。更佐以黄芩、麦冬,苦寒泄热而养阴,可缓祛风除湿诸药之燥,再以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使散而不耗伤正气。

 

可见本方辛而不燥,温而不热,苦而不寒,泄而不降,既可升散风邪,又能苦泄浊阴,而适用于各种头痛之证。

 

【临床应用提要】

 

头痛病因病机复杂,然莫不以“风”为主要致病因素。《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金元・李杲《兰室秘藏》有“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之说。

 

清上蠲痛汤中,川芎、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苍术诸药(量轻不超过3g)轻清上达,以疏风通络松透伏邪;黄芩清泄少阳相火,菊花、蔓荆平肝息风,截断“风火相煽”;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行气止痛;麦冬养阴护津,以免风药升散伤津损血;甘草调和诸药。故本方有祛上部之风寒湿热诸邪,化头部诸经气血之郁滞,引气下行,从而蠲除头痛。即使是虚证、热证也可放心用之。诚如龚廷贤所说:“为一切头痛主方,不问左右、偏正、新久皆效。”

 

陈桂苍应用本方治疗头痛,按其病情随证加减,扩大了治疗范围,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性头痛、月经性头痛、上颚肿瘤及脑瘤引起的头痛等,皆可应用。笔者临床体验,应用本方尤需注意不可妄自增大药量其理在于“风”药质轻味薄,性本升散,其量不超过3g,则轻清上达高巅之性益彰,且不宜久煎,オ能符合古人轻用“风药”治疗头痛之理。

 

日本医家矢数道明认为,对于用古方随证施治而不见疗效的顽固性头痛、慢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月经头痛、上颚脓肿疼痛,以及脑脓肿所致的头痛等均可用之而奏效。

 

【临床应用】

 

案1、脑动脉瘤(沈炎南医案)

 

罗某某,女,55岁,1984年5月15日初诊。病人于1983年初开始自觉头部左侧疼痛,左眼视物模糊,至当年年底左眼视力从1.2下降至0.2,伴前额部胀痛。1984年初先后到某某大学医学院、广州市某人民医院诊治,作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脑血管造影等检査,诊断为脑动脉瘤,位于蝶鞍前部稍偏左侧,约2.1cm×3cm大小:视力右眼1.2、左眼0.1,左眼视野缩小。经治未见明显改善,延请沈老治疗。

 

自诉头部左侧及左眼眶周围顽痛不止,头部发胀感,头晕,左眼视物模糊,耳鸣,夜寐多梦,时有口苦,胃纳一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涩。

 

证属风阳上扰清窍,治以祛风止痛,平肝明目为主,方拟加减清上蠲痛汤加味。

 

处方:当归、川芎、白芷、羌活、防风、钩藤、蔓荆子、麦冬、独活、黄芩、细辛各3g,杭菊花、甘草各1.5g,蕤仁肉9g。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4剂,头痛、头胀减轻。

 

依前方加草決明9g,日1剂。共服14剂,头晕、头痛、耳鸣均消失,自觉左眼视力有改善。

 

依上方再服7剂,眼科检査左眼视力由原来的0.1变为0.2,视物较前清楚。

 

处方:当归、川芎、羌活、防风、杭菊花、麦冬、黄芩、甘草各3g,白蒺藜、蕤仁肉、草决明、蔓荆子、白芍、生地各9g。水煎服,隔日服1剂,连服14剂以善后。

 

病者一直随诊至今,疗效巩固。

 

案2、头痛(俞慎初医案)

 

汪某某,女,41岁,1989年11月2日诊,病人头痛多年,或痛在左侧,或痛在右侧,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经多方医治鲜有疗效。病人伴有胸闷心烦,性情急躁,口干纳减,夜寐欠佳。脉弦细数,舌质淡红苔薄白。

 

诊为肝经风火头痛,治宜平肝祛风佐以清热。

 

处方:川芎5g,白芷6g,羌活5g,柴胡6g,钩藤10g,甘菊花6g,蔓荆子10g,麦冬10g,黄芩5g,防风6g,细辛2g,葛根6g,甘草3g,夜交藤12g。

 

服5剂后,头痛著减,余症亦瘥,但食量未增,前方加谷麦芽各15g,又连服10剂后,诸症均愈。

 

案3、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头痛(汉方医案)

 

某某,43岁,女,初诊于1972年3月23日。

 

病历:病人从1971年4月起左手麻木不能活动,在医院检査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后反复出血3次,从那以后头痛为主诉,眼底有炎症,诉视力障碍,只看到半个视野。还有胃下垂,两膝痛,背部凝痛。病人于1968年接受过右肾下垂手术。

 

现症:营养、脸色一般,血压130/85mmHg,生了2个小孩。37岁月经停止。大便2日1次,能正常步行。头痛时要服止痛药才能忍耐。

 

治疗:针对血症、上冲的头痛而让服清上蠲痛汤。服15日后头痛无变化,但在眼科检查,医生说眼底的炎症有很大好转。从太阳穴至头顶部痛。服1个月后改为五苓汤,但没有清上蠲痛汤疗效好而改回原药。8月份针对小便不利,膀胱炎而服清上蠲痛汤合五苓汤,即头痛减轻。

 

以后继续服1年,即疼痛明显减轻,精神好,有时候忘了服止痛药亦能忍受,病情大有好转。

 

案4、梅尼埃病(汉方医案)

 

某某,47岁,女,初诊于1975年3月。

 

病历:从1958年生第3胎起患眩晕、头痛、耳鸣、动悸、恶心、食欲不振、胃灼热感、下肢倦怠、失眠,每天都有不定愁诉(这里痛,那里痛,并不固定)。以前接受过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手术,加上更年期自主神经失调,家属也很为难。血压也高,初诊时170/105mmHg,服西药降压无效。

 

治疗:针对胸胁苦满和脐旁的抵抗压痛,让服大柴胡汤合桂苓丸料,但效果不好。针对血症的头痛而让改服清上蠲痛汤后逐渐好转,头脑清楚起来,也能做家务活。

 

到了1975年6月血压为140/80mmHg。她丈夫说她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而非常高兴。

 

》》编后语

清上蠲痛汤、川芎茶调散、王彦权介绍的三合头痛汤,《本事方》的川芎散均为治头痛好方。对于“不荣而痛”的头痛,用四物汤加头痛引经药也常能取良效。这充分体现了同病异治、辨证施治的中医思维。

 

|作者简介|

钟相根(1974年10月 – ),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金匮要略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术兼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金匮要略”后备学科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来源:摘自《被遗忘的古方》,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转自“中医书友会”(ID:zhongyishuyou)第2609期,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