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孚(57):禽流感妖风死灰复燃


潘德孚(1935–2016),民间知名老中医,执业中医师,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特聘高级顾问,“天下无癌论”的最早提出者。

本文摘自《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主编:高浩宇该书是潘老所有的文章集锦,经授权连载。

 

潘德孚:禽流感妖风死灰复燃

潘德孚生命医学(20150122日)

 

最近,发现网上有消息说:“H7N9病毒发现者披露:人对病毒无抵抗力”(2013-04-04 15:23:51北京法制晚报):

 

“H7N9禽流感病毒发现者、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副主任卢洪洲向记者披露了他发现第一例H7N9禽流感病毒的全过程。针对中国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短时间内发现多例危重甚至死亡病例,他指出,这是因人体对H7N9病毒没有抵抗力,病毒一旦侵犯,人体就无法抵挡。”

 

一、市场炒作禽流感的质疑

 

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副主任卢洪洲先生是发现禽流感的“钟南山”,本来也应该受到国家卫生行政领导的大力表彰。可是,由于时间匆忙准备不足,马脚还没有包好,就一大段漏了出来。虽然也推销了一部分达菲和帕拉米韦,其结果却不能被看好。不仅做不成“钟南山”,还可能要打屁股。此报道可以认为是一种市场煽动恶劣炒作行为,相当于做广告,目的是推销治禽流感的药物。由于这种行为极不科学,因此,报导中有很多漏洞:

 

其一、卢先生首先发现是禽流感病毒造成病人致死的。这个病人死于发热、咳嗽、头晕。我不知道到底是这个报道写得太简单,还是芦先生过于武断,没有任何证明和依据,就可以认为只要有这些症状加上身体中查到了N7H9病毒,有与家禽的接触史,就可以判断为禽流感感染致死?

 

其二、发热、咳嗽、头晕,仅这么几个症状,就能使人死亡?这当然不可能。那么卢先生必须向人们说明禽流感使人死亡的道理,比如说它在人体里怎么繁殖,产生了什么毒素,这些毒素作用于什么内脏功能,导致什么器官功能衰竭停止活动而造成死亡的。这一系列的研究都还没有做,仅凭发热、咳嗽、头晕,检查尸体上有禽流感病毒就这么判断,当然太简单了。假设发现尸体上有个蚂蚁,就认为是蚂蚁带毒,致人死亡也可以了?

 

其三、发热是生命的自我维护,不仅不会致人死亡,还是人体排毒和杀灭有害微生物的好方法。还可帮助孩子长大,因为,孩子长大要把胎里带来的细胞换掉,而需要通过发热才能排出旧细胞产生的有害物质。咳嗽是肺功能清除气管中有害物质的一种好方法;头晕是人体中各方面不平衡的信号。把这些现象说成“病理”,成为现代医学误导人们购买化学药品的理由。而化学药物带来的负面作用,远远大于“病理”的损害。现代医学之所以治不好病,就是因为这些概念都是错误的,包括它的“病理”之说。

 

其四、患者入院后,如果没有用药,才可以怀疑或考虑有其他原因导致死亡。当然,也可以把禽流感病毒列入其中。现在已经用过药,而且该药又为达菲。人们都已经知道,达菲是一种神经性毒剂,日本好多孩子服达菲发生自杀症状,该药又曾被用来治流感引起过死人事件的。那么,达菲当然也会应该是引起病人死亡的首要的原因,为什么要把它说成是病毒致死的?

 

其五、芦先生认为“病毒一旦侵犯,人体就无法抵挡”。他怎么知道人体无法抵挡的?即使这不是芦先生自己说的,这句话也应该专门登报声明更正。因为,这是纯属说谎。科学研究的结论如果没有数据证明,便是胡说八道。就是说,他必须拿出真凭实据,证明人只要身上有禽流感病毒,便无法抵挡,生起病来就会死掉。他有数据吗?

 

二、先有药后有病的怪现象

 

实际,卢先生在替帕拉米韦和达菲做宣传,打垫底。

 

更令人奇怪的是帕拉米韦,它究竟能不能治好禽流感,还没有做过治疗病人的实验,怎么就拿到市场上销售了?上海药检也难道也被收买了?因为这是第一个生禽流感而死亡的病例。一种新药上市场也太方便、太邪乎了?!现在马上就把帕拉米韦摆出来,谁知道它能不能治病?禽流感既然是第一个病例,那么,令人奇怪的是,竟然在还没有一例病人发现之前就先有了治疗这种病的人工化学合成药品?谁能算到这个社会什么时候会流行什么病?然后,就提前研发并生产了这种化学药品。而且,据说该药还曾研究了8年,现在已经投入生产了。这个制药团队实在是个高手!

 

到底是先有某种病再有某种药,还是先有某种药才有某种病的?

 

现代制药业归属生产型企业,办工厂搞产品,都是先搞市场调查,然后确定研发产品及其的生产数量,然后,还要看市场大小,才决定投入生产的数量。到底是先有某种病再制售某种药,还是先研发某种药才寻找某种病的病人?现在,这个帕拉米韦的老板也许赚钱过于心切,病人一个都还没有,就批量生产药品等着这种病人来求医,这真乃天下奇谈!

 

19世纪西方微生物科学家巴斯德的细菌致病论公布之后,因为不能自圆其说,引起了许多人的争论。这些争论,重点不外于为什么有许多人与这些致病的细菌接触很多,也不会生这样的疾病?这个问题解释不了,“科克前提”基本上解决了此后医疗中判断疾病是否属于某种微生物引起的问题,但医学研究与社会管理并没有真正遵守,这才使得医疗走上邪道。我问过医学院的学生,他们学习细菌学,却没有“科克前提”的内容,这说明这内容被删掉了。谁有这么大是能量,不是西方制药公司还有什么别的人?

 

现代医学靠着宣传细菌致病的可怕而获得利益,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如今,一浪高过一浪的流行性疾病可怕的宣传,通过无孔不入的现代化媒体的渲染和宣传,导致全世界风声鹤戾、草木皆兵。事实到底是否就这样可怕?当然不是,目的只有一个,把制药公司研制的疫苗卖出去。因为,人的生命在自然界是和谐共存的。

 

我们现在回顾以前的这一个世纪,也曾经出现许许多多类似的情况,例如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霍乱、流行性结核病等等。这些流行的闹剧当然还会继续表演下去,直到人们讨厌了为止。

 

20世纪的科学家阿拉伯罕·巴隆是理学士、哲学博士、细菌学教授、生物化学教授、和生理学教授——1935年至1941年在长岛大学任教。他对细菌研究的结论是:“如果我们能正确解释大自然的规律,那么,所有病菌都会从对抗转化为共存,从致命的异己生物体转化为活性细胞内难以发现的微粒。大概在遥远的未来,在一个无病的世界里,细菌的后代将与人类和谐地生活于一种混合的细胞质内,这是一种人与细菌完全共生的现象。”(《现代医疗批判》第46页)

 

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对未来的预见。50年后,我们提出的“微生态平衡”,就是巴隆预见的实现。这里,我们还必须指出,巴隆先生仍然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局限,也就是他仍然认为细菌是会致命的。其实,微生物之所以不会致命,不会成为生病的原因,是因为像人这样复杂的生命巨系统,是大自然几十亿年由微生物不断发展而成的结果。也可以这么说,大自然中所有微生物,是构成现在人体的元素,它们以显性(容易发现)或隐性(即难以发现的微粒)一起存在于人体里。现在所谓“发现了”(结核菌、螺旋杆菌、非典病毒、禽流感病毒等等),都是现代医学制造与销售药物的需要,而不是真的发现。医学家被制药公司豢养,操纵医学后,医疗就走上邪道了。医疗走上邪道,不是去研究治好疾病,而是去研究如何制造疾病,因此,我才怀疑上个世纪所宣传的一些流行病,例如结核病,讲得非常吓人,全世界都建立疗养院,实际没一点用处。勒伯辛斯卡娅没住结核病疗养院,活到九十多岁,而且,她是在一种很艰苦的环境下过生活的。

 

(世卫组织)成为世界各国陷入医疗危机的总根源。世卫组织的专家因制造甲流恐慌,由于太过分了,因而被欧盟列案调查,被英国政府起诉,至今虽然没有最后的消息,或因问题复杂尚在挂着,或成为内部秘密,或被美国政府摆平,因为,这个影响太巨大了。

 

来源:摘自《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主编:高浩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