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孚(62):经营健康须知–谨慎用药


潘德孚(1935–2016),民间知名老中医,执业中医师,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特聘高级顾问,“天下无癌论”的最早提出者。

本文摘自《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主编:高浩宇该书是潘老所有的文章集锦,经授权连载。

  

经营健康须知–谨慎用药

潘德孚生命医学(20150119日)

 

我们需要健康,健康却需要人自己好好的经营。经营就是管理。生命就是一艘在时间中行驶的船只。你不好好的管理,它在行驶的路途上就可能中途停止,这就叫做夭折。历史上有很多人夭折,不是天灾,不是战争,也不是瘟疫,却是自己没有好好经营。

 

有一次,我碰到一个老朋友,问我在写什么。我说,写《治病的常识》。他说:“这很重要。治病要是没有一点常识,给治死了还不知道怎么死的,实在冤。”他给我说起他妻子治病的故事。那年,他妻子还只有40岁,医院检查说得了子宫癌,必须马上做手术。他拿着X光片咨询了10个医生,9个医生都说是得癌,必须动手术,只有一个医生说片中还有一点不清楚。他马上赶到医院。他妻子正在穿白衣服准备上手术台了。他把妻子一把拉出来就办出院手续,说:“不做了!”出院后就到上海重新检查,结论不是子宫癌。现在夫妻都将近80岁了。设想他妻子当时若切除了子宫,还要化疗,吃药,能活到现在吗?这个朋友,就是认认真真地在经营健康。

 

我还有个邻居,40岁,腰痛去医院检查,说得了肾癌,必须马上做手术。此人通过与院长的战友关系,在医院里安排了最好的床位,又请北京著名肾外科专家做手术,光红包就用了一万。术后第二天,发生大出血,抢救用了4~5万,总计花了20万元。后来有熟人得知被切除的肾,只是一个普通的肿块。于是到医院里去闹,只闹回了15万元。亏了5万元,受了不少苦,还少了一只肾。从此以后,他就成为一个半健康的人了。这就是因为,他没有好好经营健康。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晚年,没有了年轻人的朝气,身体里的活力少了,大家都想过个太平安乐的生活。然而,怎么才能太平,才能安乐?这是大家到这里来听讲座的目的。我的结论是只有认认真真地经营健康,才能太平,才能安乐。

 

我们过生活,最重要的是吃和穿。来听讲座的人,我想吃饱、着暖是不成问题的了。所以我认为到这里来的人,主要是想听一听如何正确保健和生病以后如何正确用药。保健就是保住健康;正确用药首先要正确认识疾病。保住健康就不会生病。因此,保健康比正确认识疾病更重要。大多数听讲座的人还是有医保的,生了病,治病用药有报销。我发现因为有报销,大家就对正确认识疾病不太关心了,以为有了医院,生病就不用愁了,正确认识疾病就交给医生。恰恰就是这种思想,保健就成为难题。吃药是为了保健,吃错了药不仅保不了健,有的人还会送命。这就是说,你要保健,就要防止看错病,或吃错药。

 

老年保健最重要的是思想保健,思想保健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生命。我认为,生命只是一个过程。既然只是一个过程,那么,人生就像一条要走的道路,不可能永远走下去。老了,就是剩下最后一段路了。老年保健,就是要把这一段路走得平平稳稳,走得没有风雨。我们大家常说:活要牢健,死要快便。我把它改了改:活得若牢健,死得就快便。这反映了活与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活就会有死,死的到来,就不要害怕。不害怕,让死亡信息自然增多,活得就会牢健。人过了六十,生命中的死亡信息多起来了,即使有一点病,也不能往死上想。有一篇文章叫《癌症是慢性病》中说,百分之八十的癌症病人是吓死的。人的思想意识,不仅会使人生病,还会使人死亡。

 

年老了,身体也老了,身体上的“零部件”也老了。年青时就像一辆刚出厂的自行车,各个部件都是新的,骑起来很轻快,一点声音也没有。现在这辆车已经用了几十年,各个零部件都有损耗,骑得太快,算不定也会散架。我们到医院里检查,就会发现这里不好,那里有问题。这是很正常的。比如说,年轻时吃饭狼吞虎咽,三碗还吃不饱;现在吃一碗,还觉得味道不好。这是自然规律。人老了,全身细胞活动减弱,需要的热量少了,反映到胃里,就是吃饭减少;反映到嘴里,就是味道差了。如果你还跟年青时一样,非得糖尿病不可。这就叫自然规律。

 

思想上认识老了,承认老了,去检查身体时,医生说你某些零部件不好,就不会惊慌,淡然处之。这种态度,即使真的需要治疗用药,也不会乱择医,乱吃药。乱择医,就容易使你碰上一个不负责任、乱出主张的医生,比如叫你做某些不需要做的手术。上了手术台,你后悔就下不来了。再如你吃了某种不应该吃的药,到了肚子里,就吐不出来了。

 

其次是注意谨慎用药。现在大多数人都有医保,即治病用药有报销。改革开放前,凡是有工作的人,基本上都是有医保的,条件比现在好得多。为什么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了,医保的条件反而差了?我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乱用药导致了全民药害。

 

现在我们碰到四十岁上下的人,四环素牙很多。这些人不仅牙齿不好,还有慢性腰痛,因为,他们脊椎骨中都有四环素的色素沉着。他们年轻的时候,医保是全部报销。四环素充斥医药市场,用四环素治感冒、鼻炎、咳嗽、退热,用得很多。现在发现有病,这种病,就叫做药原性疾病,后悔过去吃药太滥,迟了。

 

我们现在老了,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经不起折腾,更要注意不能让药原性疾病来折磨我们有限的生命了。注意用药就成为我们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

 

1、吃补药

 

现在大家听到的宣传很多,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保健器材,各种各样的保健营养食品。有钱的人可以买点试试,买点吃吃都可以。但是大家都必须知道,太过就是不及,任何补品都不能常服久服,久服人参,也会吃出毛病的。乐清一姓赵的,朋友从外地带一支大人参给他,他煮好分成四碗,岳父、岳母、妻子和自己,结果是四个人都生病住院。“是药三分毒”,所以,中医认为凡用药,都应该“中病即止”。生命既然像一艘船在时间的航道上行驶,生病就像有时候左倾,有时候右倾,用药就是把握住左右,使它平衡。现在许多人为什么觉得胃寒,稍吃一点冷东西都不行,很有可能都是年青时吃寒凉药过多得的。年青时,生命像太阳一样上升,人很有活力,容易偏向于亢进,各方面都会表现热性的倾向。因此,有做父母的不知道过分吃寒凉药的害处,待吃出毛病来就迟了。

 

人身上各种功能互相制约,肝容易热喜欢凉,吃凉药有利平肝,避免肝火上升,但容易把胃吃成像个水缸;胃容易寒而喜欢暖。吃温胃又容易引动肝火而损伤肺气。补气吃太多会生火;补阴药吃太多会伤脾。

 

2、服消炎药

 

现在动不动就说是炎症。发热是炎症,头痛是炎症,鼻塞、咽肿、咳嗽、腹痛、腹泻等等,统统都是炎症,都要吃消炎药,于是消炎药满天飞。我们曾经认为很多病都是细菌引起的,所以,就把消炎药当做治病的大王。无论什么病,消炎药是优先使用的。现在才知道人体也是一个细菌库。单是口腔,就有30多个种属。这些细菌中,有对人有益的,有对人无益的,还有对人有害的,例如白喉杆菌、脑膜炎杆菌等,它们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群。而且,人与这些细菌,还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如果它们的菌落发生变化,就会影响人的健康。现代研究发现,使用抗生素,会导致一种菌落平衡失调的毛病。例如使用抗生素多的人,会发生口腔发霉点,糜烂,腹泻、便秘,食欲不振,以及很多疑难病等等。

 

3、服降压药

 

年老了,最怕的是中风。中风会导致半身不遂,有的人长期卧床不起,活动困难,甚至便尿都不能自理。其实中风有两种:一种是高血压中风;一种是血栓性中风。

 

高血压中风会造成脑血管破裂,有的人会出血,休克,迅速死亡。如果出血不多,迅速被止住,有的人会半身不遂,或动作、语言、思维障碍。

 

血栓性中风是因为血液中有微细的瘀血块造成脑血管栓塞,导致中风。这种中风,很容易被误认为高血压中风。因为,血栓性中风者经常会发生血压升高。当微细血块流至脑部,生命的自组织能力会马上产生自我防卫反应,即把血压升高,冲击血栓,使之流出狭窄的地方。血栓从脑血管狭窄处出来后,血压便会自然降低。这样的血压,称为一过性高血压。有许多血压不高者发生中风的,多数是长期服用降压药者,就是因为他们生命的控压的能力受到人为的破坏。所以,有一过性高血压的人,觉得自己不舒服,量血压后,确实很高,可以服降压药,但不能长期服用。

 

4、身体疼痛慎服止痛药和强的松

 

身体疼痛的患者,医生用药大多数是止痛药和强的松一类的叫做激素类药物。过去,我们曾经宣传过强的松的发明,如何如何地了不起,消炎、退热、止痛少不了它。几十年后我们却发现止痛药会导致很多人发心血管病,以及其它疑难病痛,这是什么道理?原来,有许多疼痛是我们生命的呼救信号,不应该用止痛药来止的。后来有了强的松,加用止痛效果更好,拿它当救命大王。岂知经过几十年后,我们发现了许多骨骼坏死、骨溶等疾病,都属于一种骨质疏松的原因。而导致骨质疏松的罪魁祸首,却是使用强的松造成的。原来是它阻碍了骨细胞对钙的吸收,使骨骼缺钙造成的。老年人本身的钙吸收能力已经减弱,如加上过去的强的松使用,就很容易发生骨折,造成瘫痪。

 

5、感冒退热药常服会伤阳气

 

老年人体表皮肤松弛,开合功能减弱,如有发热鼻塞打喷嚏等症状,不宜即服感冒药。因为,感冒药基本上由退热止痛药、镇静药或兴奋药组成,它可以松弛皮肤、减轻鼻黏膜充血、防头痛等作用。但根据现代研究,感冒所引起的发热、鼻塞、头痛,都是机体抵抗疾病的表现,不宜使用这些药物来治疗。年轻人恢复能力强,用一两次不要紧。年纪大的人用这些药后,最容易使感冒长期潴留。它的症状是微热不退,恶风、微汗,这就叫伤阳。阳气受伤,自卫能力减弱,就容易发生种种变症。

 

也许有人会问:感冒常见,碰上该怎么办?答案是:寒性体质的人,用苏叶、党参各10克;热性体质的人用桑叶、桑枝各10克,热饮发汗。鼻塞者加苍耳子10克。前额头痛加白芷10克,后枕痛加葛根10克,两侧太阳筋痛加柴胡5克,头顶痛加藁本10克。

 

来源:摘自《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主编:高浩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