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孚(77):医疗行为准则


潘德孚(1935–2016),民间知名老中医,执业中医师,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特聘高级顾问,“天下无癌论”的最早提出者。

本文摘自《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主编:高浩宇该书是潘老所有的文章集锦,经授权连载。

 

医疗行为准则

潘德孚生命医学(20150103日)

 

各地医闹医卫纠纷不断,现在又闹出哈医大杀医案,这一切表明,导致医患关系极度紧张的,不是中国人缺乏文化教育和道德观念,而是人们对医院医生的医疗行为的容忍,已经到了极限。

 

医疗行为被经济利益所驱使,医疗单位以利润为指标,使医生不能按自己的最佳方法认真治病,只能按医院的效益指向把病人当做摇钱树,导致治疗有效率的大幅度降低。患者不仅没有因通过医疗而受益,反而觉得因医疗而受到健康、精神和钱财多重的损害和损失。

 

由是观之,医疗市场化导向所酿成的苦酒已然发酵,医患对立的酵素已经弥散浸淫着整个基层社会。我们认为,简单地单方面地以医卫对付医闹,动用武备力量或出台部委级法规,都是捂之盖之的下下之策,势必加速医誉毁损,导致医患矛盾更向其深广化发展。

 

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医院和医生负有其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但是,医疗市场化的三驾马车(药械、医政、医院)正在撒欢狂奔,一时之间谁也无法阻拦。当务之急,唯有唤醒医学良知,匡正医德错位,发扬中华自古以来的大医精诚精神,庶可挽回医誉于万一。因此,制订出台医疗行为准则已经十分必要,这样一来就使得医生知其责任风险之所在,务须循规蹈矩,患者也可以按规定提出要求和进行监督,使医患关系恢复和衷共济的和谐局面。

 

医学的研究是为了维护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医学是通过医疗的具体行为表现的。

 

医生行医,与病人进行接触、交谈和治疗的行为,称为医疗行为。

 

医疗行为是病人将生命和健康交托给医生的信任行为;是医生个人对病人的生命和健康的负责行为。

 

  • 医生应该知道,病人的生命力是疾病痊愈的主角。也就是说,病人生病之所以痊愈,主要是靠他自己的生命力,而不是药物或医生的治疗能力。
  • 医生必须明白自己的地位:只是帮帮忙的,不是主角。因此,凡是损害生命力的一切检查诊断方法和药物,都是错误的,都是属于帮倒忙的行为。
  • 医生应该知道,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有一个高度发达的意识系统。意识系统是生命的指挥部。因此,不可随口乱说病人的生死日期,不可用各种言语恐吓病人。
  • 医生应该知道,无论什么时候,药都是有毒的:逢药三分毒。因此,不可为了多赚钱,而随意给病人乱开药物或开大方。
  • 医生的医疗能力都是通过治疗获得经验得到提高的。医生在诊疗后,必须将自己的联系方式交代给病人,与病人保持密切的联系;病人的信息反馈,就是医生最宝贵的经验,医生应以病人为师,而不能高高在上,凡是对病人态度不好的医生,决不是好医生。
  • 医生必须知道,任何手术,如果不是为抢救生命,非万不得已,决不可随便使用。任何手术,都有遗留的不良后果;都是对整体的伤害,只是在生命危急时使用的,不得已而用之的。
  • 医生应该知道,现代科学还没有任何仪器可以判断病人的生死日期,因此,医生不能随口乱说多少“存活期”,用以恐吓病人。凡是涉及重要治疗项目,例如身体结构的改变,必须让患者慎重考虑后做决定,医生不能诱导胁迫病人立即做出同意决定;医院更不能硬性规定病人作出同意签字。我们认为,医院与患者签订的是一种风险后患分担合同,应由医患双方协商签约。医院单方定稿,要求患者或其家属单方签字,这本身就是不平等条约。借口病情严重,诱逼、胁迫或威逼病患方即时认可签字,更是恃强凌弱的霸道行径。这种习惯做法正是医患纠纷的主要根源之一。

 

制定这个准则既是对医院医生违规风险的预警,也是对患者病家求医风险的忠告。医生和病人双方如果能够深明此中道理,则两蒙其慧,不至于产生不愉快的纠纷出来。

 

哈尔滨医院杀医案敲响现代医疗体系——医政一体化的丧钟。它表明人们对现代这种政医一体化的医疗体系已经极端不满。不满原因是多样的,它导致医生的医德和治病能力的极度降低,服务态度极度官僚化,因而造成医患关系极度紧张。腾讯的民意测验给出了答案,说明人们应该重新审议我们对现代医学和医政一体化的态度,重新纠正我们的医学、医疗研究和实施的方向。它也证明了我国中医的伟大和成功,它复兴的时机已经到来。

 

【附】哈医大伤人事件简介

 

2012年3月23日下午,17岁的患者李梦南持刀冲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办公室,造成医务人员一死三伤。其中死者王浩年仅28岁,是在读医学硕士研究生,与李梦南此前未有任何交集,案发时在哈医大一院实习,已获得当年夏天赴香港大学就读博士的资格。杀医少年曾6次求医未果。 

 

来源:摘自《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主编:高浩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