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按八穴位,可清夏伏火


三伏天将到,人体容易上火,8个穴位能清火,不妨学一下哦。

2021的三伏天共40天,具体时间如下:

  • 初伏:7月11日- 7月20日,共10天。
  • 中伏:7月21日- 8月9日,共20天。
  • 末伏:8月10日- 8月19日,共10天。

 

进入“三伏天”,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的气候特点,使不少老年人因体内热量散发不畅而出现上火的现象,如牙痛、眼屎多、鼻子冒火等。此时点按手脚的去火点,可以治疗多种热症,又无副作用,有助于老年人清热消暑,顺利度过炎热的暑季。

 

1、胃火牙痛,点按“内庭穴”

 

内庭穴,属足阳明胃经。中医认为,胃火炽盛,症见烦渴多饮,或渴欲冷饮,口臭嘈杂,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导等症。

 

这时点按内庭穴可清胃泄火,其作用堪比“清胃黄连丸”。此穴在足背二趾三趾的趾缝纹头后凹陷中。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指尖掐、压、力度以能感到酸麻胀为度,1~2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脚,如此反复2~3次。

 

2、眼屎多,点按“关冲穴”

 

关冲穴,属手少阳三焦经。老年人在炎热的三伏天,睡醒后眼角有眼屎出现,有时眼屎把眼皮粘住,这是火热之邪侵袭上焦或是体内热毒上冲所致。有可能出现血压增高,甚者出现结膜炎等。 

要想清除眼屎,经常点按位置在无名指指甲旁靠近小指一侧去火点,关冲穴有泻热开窍、清利头目的功效。力度以能感到明显酸麻胀为宜,并坚持30秒至1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手的关冲穴,每日2~3次。

 

3、鼻子冒火,点按“鱼际穴”

 

鱼际穴,属手太阴肺经。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鼻子冒火咽干,正是肺热的表现,甚至还会出现咳嗽或气喘、痰黄粘稠、胸痛或咳吐脓血、气味腥臭等病症。

 

手掌的大拇指根部肌肉明显突起,形状似鱼,鱼际是去火点,可清热利咽,调理肺气。经常点按对搓至发热,意想热气沿手臂进入胸腔,连续搓3分钟,每日2~3次。

 

4、烂嘴角,点按“厉兑穴”

 

厉兑穴,属足阳明胃经,在第二脚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脚趾侧。在炎热的伏天常出现脘腹胀满、厌油腻、恶心呕吐、尿少面赤、身痒发热、口干苦、嘴角发红发痒、脱皮糜烂等现象,更有甚者会出现裂痕,张口有时出血。

 

中医认为,老年人脾胃运化功能衰弱,水谷聚而化火所致。7~9点是胃部消化吸收能力最旺盛的时辰,可用小木棍点压此穴,每次点压100次,两脚交替进行2~3次,每日2次。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

 

5、燥热心烦,点按“少冲穴”

 

少冲穴,属手少阴心经。在小指内侧(桡侧)指甲角外约一分处。老年人在暑期常常感觉心中烦热,或夜寐不安、口渴思饮、口舌生疮、尿黄等症的出现。

 

中医认为,这是伏天的伏火炎热外蒸,心火上炎所致。这时可通过点按少冲穴去火点缓解。用大拇指用力按压此处,要有酸麻胀的感觉,并持续1分钟,两手交替进,每日2次,有行气活血、清热醒神的作用。

 

6、睡不着,点按“劳宫、涌泉穴”

 

中医认为,“不寐”的发病机制是阳不入阴,许多老年人在三伏天上火,致使阳热内盛,虽入夜而不能入于阴中,而造成夜寐不安。如此下去,会使血压上升,还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中风等的出现。

 

这时可点按手心的劳宫穴去火点,属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掌心内第一道横纹的凹陷中,有理气活血,宁心安神,清热散邪的作用;脚心的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心前凹陷中,有清热醒,交济心肾作用,可用于虚火上炎,实火炽盛有釜底抽薪的功效。坐稳排除杂念,左小腿置于右大腿上,左手轻握左脚踝,用右手掌心拍打左脚心100次(用力稍大,拍出响声),然后换左手掌拍打右脚掌心。每日3次。

 

7、尿黄涩痛,点按“至阴穴”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炎热的三伏天,湿热过盛可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严重时还会引起尿潴留,患有前列腺增生或绝经的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

 

缓解尿黄涩痛的症状时,可点按去火点至阴穴,可在15~17点,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辰,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8、便秘痔疮,点按“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内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中老年人在炎热的三伏天,极易引起便秘造,造成痔疮出血、疼痛等症状。有些人上了年紀气血亏虚,脾胃虚弱,不宜使用泻下的药物,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此时点按足太阴脾经,隐白穴去火点,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和痔疮疼痛症状。每次2~3分钟,感到酸麻胀,每日2次。最好选择在9~11时,此时为脾经最旺盛的时辰,按摩效果最好,按摩完后再换另一只脚。完毕再喝杯蜂蜜水有助于润肠通便。

 

需要注意的是,在按摩去火点时,要避开空调冷风,按摩后半小时内不要接触凉水,按摩完毕最好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气血流通,排出体内代谢废物,更好地发挥去火作用。(贾佩琰)

 

来源:胡道华中医师的博客,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