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重生成,四圣心源说时空


本文是河北中医药研究院曹东义教授为民间中医陈勇先生《四圣心源临证运用指南》所写的序,高屋建瓴地指出中西医的不同之处,对于理解《四圣心源》也很有帮助。

 

《四圣心源临证运用指南》序

——中华文化重生成,四圣心源说时空

作者:曹东义

 

湖南长沙陈勇先生,是一位很有建树的老中医,他不仅有祖传的陈氏膏药治疗各种烧烫伤,而且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他用脐疗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案例,让我深受感动,因此将其特色医案收录到《国医年鉴》之中。

 

我与陈勇先生相识,应该是在十几年前,从讨论非典的时候开始,然后在我去长沙参加“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会议,几年之间多次见面,我和他以及彭坚教授、毛以林教授、郑陶先生等人,交谈学术,甚至一起去衡阳访问民间老中医。

 

有一次,陈勇先生把我和湖南科技出版社原社长张碧金女士约在一起,座谈《四圣心源》的临证价值,他们希望我能整理这部著作,以便对学习中医的人,有所帮助。陈勇先生对《四圣心源》十分推崇,他还送给我一本黄元御的著作合订本,十分珍贵。他谦虚地说,自己的文字水平难以胜任整理阐发《四圣心源》的重任,因此很看重我。

 

我回来之后,的确有一段时间认真阅读这部书,并且和一部分徒弟分工合作,整理这本书。只是平时很多事务缠身,也由于体会还不够深,几年时光过去,仍没有完成这项工作。

 

陈勇先生深感中医传承的历史责任,因此,他发起了纪念黄元御活动,开办学习班,教授黄元御的学术成就;并且用心整理《四圣心源》,把自己的研究心得整理成册,即将出版。他请我做一篇序言,我因此首先看到他的书稿。由于上述的缘分,我很敬重陈先生,知道他做这件事情很不容易,借此机会把我对于《四圣心源》的认识,浅述出来,供各位同参考。

 

在中西医并存的当代,中医的原创思想十分重要。

 

我觉得,自古以来,东西方最大的学术分歧,就是生成与构成的不同。

 

西方世界由于深受《圣经·创世纪》的影响,认为世界都是神造的,是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这种思想禁锢了人们的认识,不能问“世界万物从哪里来?”于是只好研究现有万物的结构,构成论是其不二选择的指导思想。

 

因此,布鲁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挑战《圣经》的神创论,会被教会烧死,在中国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中国历来没有神造世界的统治思想,而是自古以来就主张,天地万物都是自然生成的。不仅《易经》的太极生两仪,《道德经》的道生万物,属于生成论,甚至盘古开天地,无字天书《河图》《洛书》也都是生成论。

 

研究构成是西方科技的优点,催生了工业革命的系列成果。

 

研究生成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可发挥人体内在的卫生资源。

 

研究构成不需要看环境,而研究生成的东西一定要看环境。时空之中的天地万物,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存在条件,人不能产生于恐龙时代,一刻也离不开与天地万物的“升降出入”。

 

黄元御《四圣心源》关于脾胃为枢,水升火降的学说,与《河图》展示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完全一致。

 

《国语·郑语》把这个规律,概括为“土与金木水火杂而成万物”;陶弘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说大小阴旦、阳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系列方药,是“六合之正经”,“神明之剂也”。

 

黄元御《四圣心源》把“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 的规律加以概括,把违背这个原理产生的疾病,归结为“水寒土湿”,有其提纲携领的价值。善于学习黄元御的著作,可以在复杂临床诊治过程之中,找到执简驭繁的金钥匙。有人不善于学习《四圣心源》,无限夸大扶阳抑阴的作用,把自己神话为“火神”,那就背离了辨证论治的正道,成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旁门左道。

 

也就是说,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学术著作,只要善于学习,加以继承发扬,就有利于树立中医观念,成为一代大医。

 

陈勇先生年逾古稀,仍然以勤奋顽强的拼搏精神,热心于中医学术的传承,他总结和整理的《四圣心源》,必将有助于中医事业的发展与复兴。相信大家在他的引领下,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达到理想的境界。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 

2017年3月5日于求石得玉书屋

 

|作者简介|

曹东义,男,原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河北医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硕士指导老师,中华中医学会文献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常务委员,发表有关论文40余篇。出版有《捍卫中医》、《关注中医》等。

 

来源:陈老中医的博客,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