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胃痛不当回事——胃痛的身心共治法


现代生活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舒适的生活,也带来了忙碌、压力和浮躁,由此对于人体的影响不容忽视。然而很多人却忽视了身体的警告,比如很多白领和小资们不会重视胃痛,殊不知胃经上通于心,长期胃痛,可能会引起心脏病,武国忠大夫在本文中指出“别拿胃痛不当回事”。

 

因为心胃相通,所以,出现胃心痛的时候,如果不治心而仅仅治胃,疗效是不明显的。胃痛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按揉内关或者请别人帮着按灵台或至阳,如果感觉疼痛消失或有所减轻,那说明这个胃痛是“心胃痛”,得非常小心,不能再认为“胃痛不是病”了。

 

一次,武国忠在餐厅无意间听到两个人聊天。一个说:“我经常胃疼。”另一个说:“没关系,胃疼不是病嘛。”武国忠吓了一跳:过去只听说过“牙疼不是病”(其实牙疼也是病,而且是可以治疗的),还从来没听说过“胃疼不是病”这个说法。回到家,武国忠赶紧在网上一搜索,才发现“胃疼不是病”的说法还真不少。

 

胃疼现在已成了小资病或者白领病。往往就是这一群小资、白领,饮食起居极其没有规律:他们经常不好好吃早餐,晚餐又吃得很多很丰盛;他们夜生活丰富,很晚才睡觉,而且还吃夜宵;他们经常喝各种冰镇饮料、碳酸饮料。长此以往,没几个人的胃不出问题。武国忠在临床上各种病人都见过很多,唯独胃疼的病人很少,看来一般的胃疼,很多人能忍也就忍了,因为,他们往往认为胃疼真算不上是一个病,再怎么疼也至少不是威胁健康的大病。

 

可实际情况并不这么简单。胃疼不仅是病,而且还是一个危害很大的病。

 

现在很多心脏病病人,尤其是心梗病人,都有长期的胃痛病史。那种胃痛是有一阵没一阵的,时轻时重,病人开始也没有好好治,等到治的时候又没能完全治好,一直拖着,拖到最后,心脏病出来了。

 

心和胃是密切关联的两个器官,《灵枢经·经别》说:“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里面明确指出,胃经有一条经别直接上通于心。慢性胃痛之所以难以治愈而最终引发心脏病,就是这一条经别被堵住了。

 

心胃相通,而且它们的位置也很接近,都在胸口窝那一块。所以,我国古代的医书中很少见到“胃痛”的记载,而只有心痛。《黄帝内经》和《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的心痛有多种,其中只有一种是真正的心脏受伤而痛,这叫“真心痛”,是“朝发夕死、夕发朝死”的,也就是相当于现在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其他的“心痛”,只不过来自于心包受邪,相当于现在的心绞痛等;还有相当一部分心痛其实就是胃痛,《诸病源候论》称之为“胃心痛”。虽是胃心痛,但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发展为真心痛。

 

因为心胃相通,所以,出现胃心痛的时候,如果不治心而仅仅治胃,疗效是不明显的。武国忠在给人治疗胃痛的时候,最常用的两处穴位是内关和脊柱上的至阳、灵台。

 

内关穴是心包经上的穴位,在手腕上方2寸左右的地方,我们可以以这一点为中心,沿着心包经上下寻找,找出按上去最有酸胀或疼痛感的地方,按揉一会。 

至阳和灵台也是如此,我们只要以这两个穴为参照点,在脊柱上上下寻求,找到压痛最厉害的那一点就行了。 

胃痛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按揉内关或者请别人帮着按灵台或至阳,如果感觉疼痛消失或有所减轻,那说明这个胃痛是“心胃痛”,得非常小心,不能再认为“胃痛不是病”了。

 

也正是因为心和胃之间有这么一条特殊的经别连着,胃的健康也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智和神明。胃疼的人精神会略显萎靡,这是心阳受扰;喜欢暴饮暴食的人,头脑会变得迟钝,记忆力会衰退;有很多人失眠,也是因为晚餐过量,肠胃不和,所以有经验的老中医都会说“胃不和则卧不安”。

 

现代生活中有很多失眠的病人,他们一般都有脉滑数有力,舌苔厚腻,兼见腹胀、腹泻或大便不利等症,这时武国忠会给他们开一付健胃消导的药,方中用麦芽、山楂、莱菔子、厚朴、甘草、陈皮、半夏等,并让他们晚上别吃晚饭。据病人的反馈,效果是非常不错的。有的病人反映:“本来以为晚上不吃饭会饿得睡不着,哪知道,吃了您的药,肚子就不胀了,晚上虽然有点饿,但是心情很放松,很快就睡着了。”心情很放松,说明通过治胃已经对心起到了作用。

 

|作者简介|

武国忠,中医师。先后师从伤寒名家廖厚泽先生、北京大学附属医院胡海牙教授学习中医和针灸。几十年来遍访中医高手,精研养生大道。武国忠医生在《伤寒论》和人体经络学方面造诣颇深,追求“治病必求于本”,著有《四大名医孔伯华医案解析》《武国忠伤寒论临床带教》,曾点校《伤寒集注》《本经疏证》《治病法轨》等学术著作。

 

来源:摘自《活到天年》,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武国忠。转自“李瑾龙大夫的博客”,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