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奇谈——同体之内包含相克成分?


我国古代运用阴阳五行构建了认识世界的理论体系、表诉事物的一般规律,用五行生克制化来研究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以及运动的变化规律。事实上,事物的生克制化存在于从大到小各个方面,即便是同一个物体中,也有着这种规律。本文即讲述了我们常见动植物个体中的相克成分。

 

物性奇谈

作者:陈腾飞

 

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造化之神奇,让每一种东西都有其克星,使得芸芸众生众物,得以生克制化和谐共生。然而,造物主还有更神奇的地方,她让一些同一物内,包含了相克的成分。

 

荔枝——荔枝壳

 

荔枝生于岭南,其性大热,素体内热之人或居北方干燥之地者食之,多有上火导致牙龈肿痛,甚至流鼻血的。

 

最便捷有效的处理办法,即用荔枝壳泡水饮用。

 

《物类相感志》云:“食荔枝多则醉,以壳浸水饮之即解。”此处说的“醉”也是一种上火的表现了。

 

土豆——土豆苗

 

土豆是北方人经常食用的,价格低廉,口干也好,富含钾及维生素。

 

但土豆在存放期间,很容易发芽,发芽的土豆里富含龙葵素。龙葵素是有毒的,具有腐蚀性、溶血性,并对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大量进食发芽的土豆会引起龙葵素中毒,甚则危及生命。

 

据任之堂主人的《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记载,土豆苗捣汁饮用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一旦中毒,可在到达医院之前采用此法解毒。龙葵素能被高温和醋破坏,烹调土豆时可以加入少许醋,除了入口爽脆之外,还可以预防中毒。

 

绿豆皮——绿豆仁

 

绿豆汤可以清暑生津,国人皆知。不过,真正能煮出绿豆解暑作用的人恐怕不多。绿豆皮甘寒,绿豆的清热解暑作用也全在这层绿皮,真正解暑的绿豆汤,开火之后煮几沸就可以了,如果时间过长煮破了皮, 解暑作用就大打折扣了。原因就在于,绿豆仁的性味甘平,能解绿豆皮的寒凉之性。

 

近年来随着中医知识的普及,大众开始格外关注饮食健康,门诊常有患者向医师询问体质和饮食宜忌,其中,寒性体质能不能喝绿豆粥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绿豆粥煮的时间很长,要把绿豆煮到皮破仁出入口绵软才成粥,这时绿豆皮的那点寒凉之性,早被化解无余。

 

山萸肉——山茱萸核

 

山茱萸见载于《神农本草本经•中品》,是一味敛肾精补虚羸的良药。曾有人采来山茱萸,囫囵入酒中浸泡,以作填精益寿药酒的。

 

殊不知,山茱萸的肉虽是敛精的补药,山茱萸的核却恰恰相反,它有滑精的功效,这在历代本草多有记载。

 

所以,山茱萸入药都是去核的,医界习惯称之为“山萸肉”。

 

生麻黄——麻黄根

 

如果上文四种为食物或药食同源,那么麻黄则纯粹是一味药物了。

 

麻黄是一味良药,它药性辛温,有很好的发汗作用,据本草记载,下雪的时候,生长麻黄的地方是不会有积雪的。《伤寒论》的麻黄汤,作为发汗第一方,至今仍在临床沿用。然而,麻黄的节和根却有很好的止汗作用,所以麻黄入药,一般都去根和节。

 

服用麻黄剂,最怕汗多亡阳,所以古代创制了一些预防的方子,其中有一种外扑药粉的方法,就用到了麻黄根。已故名医蒲辅周先生的经验,当用麻黄剂治疗喘证时,如果病人有汗出的症状,可以用麻黄根替代麻黄,可以取到同样的平喘效果,却无过汗伤阳之弊端。

 

洋辣子——洋辣子的体液

 

洋辣子的大名叫“褐边绿刺蛾”,是鳞翅目、刺蛾科、绿刺蛾属昆虫。这种昆虫目前没有发现有什么实用价值,但它的存在却不容人们忽略。它身上的毛是有剧毒的,一旦被刺到或者落在皮肤上,痛苦不堪,常常痒痛交加,忍不住一挠,便有电窜样的神经刺激。

 

洋辣子在我国分布甚广,它寄生在各种植物的叶子上,其中就包括连翘叶。笔者因小时候常常上山采摘连翘,深受洋辣子之害。

 

解毒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涂抹万金油、风油精等,不过,据笔者家乡晋南一带人民的经验和笔者多次亲身验证,最佳办法是取一截细树枝,从洋辣子口中穿入,尾部穿出,此时会流出翠绿色的体液,这种体液涂抹在蜇伤处 ,可在数分钟内完全消除症状。

 

这种同体之内包含相克成分的动植物还有很多,这类生物的存在,让我国中医药学更加丰富多彩。以上只列举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虽属雕虫小技,有时也可济人之急。

  

来源:选自《青囊散记——品趣味故事,学实用中医》,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陈腾飞。转自“人卫中医”公众号/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