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病都是瘀血造成的,下瘀血汤临床新用送给你


汤本求真所著的《皇汉医学》提到认识瘀血的意义时说:“瘀即污秽之谓,血是血液,则所谓瘀血者,即污秽之血液而非正常之血液也。以现代的新说解释之,所谓瘀血者,即变化而为非生理的血液,则不惟已失血液之用,反为有害人体之毒物,既为毒物,即须排除于体外,虽片刻亦不能容留之。……瘀血停滞过久,不惟沉着于生殖器及邻接之肠管、肠系膜、淋巴腺等之血管内,其一部并能与生理的血液循环于周身,沉着于脏器组织内而生血塞,于肺、肝、脾、肾则蕴成出血性梗塞,于脑、肺则发血栓凝著,于心脏及血管壁则起心脏瓣膜病、狭心证、动静脉瘤、血管变硬等,且由此等疾病使续发种种之病证。然病症虽如此复杂,要皆因月经之排泄障碍而起,是以若不失时机,处以适宜之通经剂,使经血疏通,即将续发之诸病亦得制止于未然。

对于瘀血的治疗则提到多种方法“在缺乏此种方剂之西医,对于原病的月经排泄障碍应续发之诸病,除施姑息苟安的对证疗法外,无他法也。反之,中医之通经剂,即驱瘀血剂,对于瘀血之属阳性者,配以桃仁、牡丹皮之方;阴证者,配以当归、川芎之方;陈久性者配以蛰虫、水蛭、虻虫、干漆之方剂。又对于续发的诸病则以此驱瘀血剂与对证方剂合用或兼用,故若非远到器质的变化之高度,如古之所谓病入膏肓者,则治之不难也。

该文中虽然以月经为着眼点,但只要确认有瘀血存在,则同样可以采用去瘀血的方剂。本文作者临床上从去瘀血着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附件炎、慢性前列腺炎等都取得满意疗效。

 

下瘀血汤临床新用

作者:戴天木

 

下瘀血汤由大黄、桃仁、蛰虫组成,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篇,原为妇人产后瘀血内停致少腹疼痛而设,方中大黄荡逐瘀血,桃仁活血化瘀,蛰虫逐瘀破结,三味合用,破血逐瘀之力颇猛,并使瘀血下排,故方后云服药后“新血下如豚肝”。

 

笔者临床常以该方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件炎、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疗效满意,兹略述于此,以抛砖引玉。

 

1、腰椎间盘突出症

 

张某,男,37岁 。1个月前因搬抬重物,腰部闪挫而致剧烈疼痛,不可屈伸,行走艰难,某医院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门诊牵引、理疗、推拿按摩、口服止痛药等方法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伴双下肢酸、麻、胀、痛,以右下肢为甚,寝食不安。

 

诊见患者呻吟不止,由他人搀扶弯腰跛行。腰两侧肌肉紧张,右侧压痛明显。舌质暗红,苔白薄,脉弦缓。脉症合参,证属外伤闪挫,腰部筋骨受伤,致瘀血阻于经脉,气血不通。治宜活血破瘀,通经止痛。

 

方用下瘀血汤加味:

 

处方  

大黄10g  桃仁10g  蛰虫10g

炮山甲10g  徐长卿20g  制乳没各6g

骨碎补10g  川牛膝15g  续断15g

玄胡30g  三七10g

 

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5剂,腰痛锐减。续服10剂,疼痛已除,腰腿活动自如,诸症皆愈。上方随症调整,再服7剂以巩固疗效。

 

本案腰椎间盘突出由外力闪挫所致,腰部痛处固定,活动受限,必有瘀血内阻,用本方为主治疗甚为合拍。

 

方中蛰虫配续断、骨碎补,既能活血破瘀,又可补肾续筋骨;加炮山甲、川牛膝活血通经,引药力直达病所;徐长卿、乳香、没药、玄胡、三七活血止痛,诸药合用,标本同治,使瘀血得去,经脉得通,气血调畅,故收立竿见影之效。笔者以下瘀血汤加味治疗外伤所致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数例,多获佳效。

 

2、附件炎

 

陈某,女,36岁。诉右下腹刺痛3年,妇科检查诊断为附件炎,但经抗炎西药久治无效,伴月经周期延长,经前右下腹疼痛加剧,胸胁窜痛,乳房及腰部胀痛,月经色暗有血块。无异常白带。平素性情抑郁,心情稍有不舒则引发腹痛加重。纳食欠佳,大便不畅。

 

切其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质暗,有瘀点,苔薄白,脉沉弦。脉症合参,证属瘀血内结少腹,肝经气血阻滞,治宜活血破瘀,疏肝理气。

 

方用下瘀血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处方 

制大黄10g  桃仁10g  蛰虫10g

柴胡10g  白芍15g  枳实15g

甘草6g  香附15g  川芎10g

蒲黄10g 五灵脂15g

莪术10g 郁金15g

 

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7剂,腹痛减轻,大便通畅。继服14剂,前阴排出大量暗黑色血块,随后诸症悉除,月经亦转正常,腹痛未再复发。

 

本案附件炎,无湿热邪毒之症,反见一派血瘀气滞之证。瘀血不去,气血不通,则腹痛难除,炎症难消,故不以清热解毒之法消其炎,而以逐瘀破结,活血理气之法调其气血。

 

方用下瘀血汤破血逐瘀,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散去陈皮,理气和血,缓急止痛;加失笑散配郁金、莪术活血止痛。

 

诸药合用,行气活血破瘀,使瘀血下排,气血调畅,故腹痛自愈。妇人附件炎、盆腔炎或闭经等病症,属瘀血内结所致者,以下瘀血汤为主方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3、慢性前列腺炎

 

徐某,男,57岁。尿频、尿急、下腹及会阴部位刺痛3月余,经B超检查和前列腺液化验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给予西药治疗2月余,未见明显好转。

 

现仍尿频、尿急、尿短黄,尿道及肛门灼热,会阴及小腹刺痛,牵引阴茎、睾丸胀痛,坐立不安,伴失眠,心烦,口苦,大便不畅。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数。脉症合参,证属湿热下注精室,脉络瘀阻不通,膀胱气化失常,治宜清利湿热,活血通络。

 

方用下瘀血汤合三妙丸加味:

 

处方 

制大黄10g  桃仁10g  蛰虫10g

苍术10g  黄柏10g  川牛膝15g

土茯苓30g  车前仁15g  瞿麦20g

炮山甲10g  柴胡10g

橘核20g  刘寄奴15g

 

热甚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失眠、心烦加栀子、枣仁;痛剧加玄胡、川楝。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半月,病情近愈。继服半月,诸症悉除。前列腺液化验复查,仅见白细胞少许。

 

本案前列腺炎虽有湿热,然病程较长,会阴及小腹刺痛明显,且久痛不愈,足以证明瘀阻络脉,肝经不利,治若仅用清利湿热之法,则难以胜病。瘀血不去,经脉不通,不但疼痛等症难除,且病将迁延不愈。

 

当湿热、瘀血并治,方用下瘀血汤直入血分,破血逐瘀;三妙丸清热燥湿,其中川牛膝通利经脉,引药下行;加土茯苓、车前仁、瞿麦清热利湿通淋;柴胡、橘核疏肝理气散结;炮山甲、刘寄奴活血通络止痛。

 

诸药合用,使湿热清,瘀血消,经脉通,故病可愈。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等,见有瘀血内结之证,均可用下瘀血汤治之。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5月15日)。转自“诵明书院”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