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多位相熟或不熟的朋友在询问小编关于癌症的治疗问题,有患肝癌的,也有患肺癌的,在为病人感到难过的同时,小编也恨其不早关注自己的健康。何裕民教授说从中医角度看,很多癌症都有办法预防的,唯一的要求就是生活规律、注意饮食。 |
癌症发生,源自饮食
中医学认为:某些肿瘤的发生与饮食关系尤为密切。
◎肺癌
肺癌,中医学认为多属于“肺积”“息贲”等范围。饮食不节,或劳伤心脾,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水谷不能化生为精微,聚而成痰。“肺为贮痰之器”,痰湿蕴肺,气机不利,血行不畅,痰淤交阻,久而形成肿块。这指出了饮食不宜可以是导致肺癌发生的诱发因素之一。
◎食管癌
食管癌,类似于中医学所说的“噎膈”“膈证”。食管属胃气所主,故与饮食关系非常密切。凡酒食过度,恣食辛辣,过食生冷油腻,或食不洁之物,均可使气、血、痰三者互结于食管,亦可使食管津血枯涸。特别是嗜酒无度,又多进肥甘之品,则酿痰生湿,痰气交阻于食管,噎膈随之而形成。如《临证指南医案·噎膈》指出噎膈的病因是“酒湿厚味,酿痰阻气”。《医碥·反胃噎膈》认为“酒客多噎膈,好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食不得入也”。均阐明了饮食不节、过度饮酒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现代研究证实:酒与食管癌关系的资料最为充分,饮酒能增加食管癌的危险性。我国古代医家在当时就已经认识到饮酒过度与食管癌的关系,与现在研究的结论一致。时至今日,仍有深刻的临床指导意义。
◎肝癌
肝癌,中医学认为属于“积聚”“癥瘕”等范畴,积聚和癥瘕大致相同,均可为饮食所伤而致。中医学家注意到:凡酒食不节,饥饱失常,损伤脾胃;胃不能腐熟水谷,脾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湿浊内生,凝聚成痰,痰湿阻滞;气机不畅,脉络壅滞,痰浊与气血搏结,均可积聚而成“积聚”“癥瘕”等。
◎胃癌
胃癌则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噎膈”“伏梁”等的范畴。中医学认为,饮食过冷过热、饥饱不匀、过食肥甘、嗜好烟酒等均能损伤脾胃,或致脏腑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聚湿生痰,血行不畅,化生淤毒,阻于胃脘,日久发展成为本病。
如《卫生宝鉴》指出:
“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度,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
《医门法律》谓:
“滚酒从喉而入,日将上脘炮灼……此所以多成膈症(胃癌)也。”
《济生方》曰:
“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为癥瘕。”
《脾胃论》云:
“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脾胃之气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这些都指出脾胃虚弱,加之饮食不慎,可加速引起消化道肿瘤的发生。
◎直肠癌
直肠癌属于中医学“锁肛痔”“脏毒”等范畴。古人认为多因嗜食辛辣,热结肠道,灼伤阴津,久之气血不畅,淤滞不散而成;或饮食不洁,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泄泻而下,日久不愈而成肛门癌肿。如《外科正宗·脏毒论》中有记述:
“又有生平情性暴急,纵食膏粱或兼补术,蕴毒结于脏腑,炎热流注肛门,结而为肿……凡犯此未得见其有生。”
金代窦汉卿在《疮疡经验全书》中指出脏毒的病因为:
“脏毒者……或食五辛炙煿等味,蓄毒在内,流积为痈。”
这些论述,均说明饮食偏嗜、饮食不节、饮食不洁对直肠癌发病的推波助澜之效。
◎鼻咽癌
鼻咽癌属于中医“控脑砂”“上石疽”“失荣”等范畴。明《医学准绳六要》认为其病因为:
“至如酒客膏粱,辛热炙腻太过,火邪炎上,孔窍壅塞,则为鼻渊,鼻顺法涕如涌泉,渐变为鼻痔等证。”
指出了饮食偏嗜、饮酒过度、膏粱厚味等饮食因素对鼻咽癌形成的影响。而现代研究证实,被称为广东癌的鼻咽癌,其发病的确有不良饮食因素在起作用。
杜绝癌症,始于饮食
可见,老祖宗早就认识到饮食因素在诸多癌症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鉴此,中医学一直强调,管控饮食,是防范癌症等的关键性一步。
例如,《周礼·天官》最早记载了中国的医师制度,指出当时宫廷医生已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之分。食医排在首位,“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重在以食防病疗病(包括防范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次为疾医(治疗一般疾病的医生);再次为疡医(疡,包括癌症及外科疾病在内,日本受中国影响,不久前仍称治疗癌症的医生为疡医);最后是兽医。可见,杜绝癌症,始于饮食,这是中医学的一贯传统。
中医学不仅强调要从根源上(发病因素)杜绝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慢性病,并在这些方面留下了丰富的理论原则及具体方法、技巧。
总之,中医学对饮食因素与癌瘤的关系早已有较详尽的论述,这也成为当今通过应用合理的饮食,来杜绝(预防和治疗)癌症,或促进肿瘤患者康复的理论基础。
| 作者简介 |
何裕民,肿瘤治疗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华医学会理事兼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医学哲学协会副会长。
来源:何裕民的博客,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