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别人气色好,我们通常都会使用红润二字,也有很多人追求着越白越好的肤色状态,那么是否红和白即为好脸色呢?今天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解答了这个疑问,惨白、蜡黄、潮红和晦暗这四种脸色都暗示着我们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
身体健健康康相信是很多人最大的心愿,不过人活一世不可能身体不会出现问题疾病,而在我们的身体患病时,身体的一些部位都会发出警示的信号。
惨白
这种脸色跟气虚、血虚、体寒有关,多有气短、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失眠多梦等症状,可选用人参归脾丸等中成药补充血气。
蜡黄
这种脸色不是脾虚就是体内有湿气,表现为面色萎黄,少气懒言,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可用四君子丸、香砂六君丸、补中益气丸,如体内湿气重可用参苓白术丸。
潮红
这种脸色多阴虚,阴虚主症为五心(手脚心和胸部)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等,可选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
晦暗
这种脸色的人多为肾虚,主要症状为小便频多、遗精、腰膝酸软、听力减退、气短、倦怠无力、四肢怕冷、宫寒不孕等,可遵医嘱选用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等。
面色苍白警惕“白色高血压”
“白色高血压”通俗理解是,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因贫血导致的面色苍白,简言之,高血压+贫血=“白色高血压”。
在老百姓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贫血就是血少,而高血压则是血多,认为得了高血压就不会得贫血,高血压与贫血不可能同时存在。
其实,高血压和贫血是两种完全不相关的疾病,高血压是由于血液在动脉血管内的压力增高造成的,而贫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中红细胞相对减少的疾病。高血压患者会患贫血,贫血的人也可能患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白色高血压”通常是肾血管性和肾性高血压的特征。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肾等靶器官常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肾脏是人体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重要器官,肾功能受损会使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从而导致贫血,发生“白色高血压”。
“白色高血压”一般较易发现,患者不但面色苍白,眼睑和指甲也常是苍白无光泽的。这种疾病通常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轻者多无明显症状,有的人偶尔会出现头晕、耳鸣、失眠、健忘、食欲减退;严重的会表现出浮肿、毛发干枯等症状。
对于因肾功能损坏而引起的“白色高血压”患者,首先应去医院检查肾功能受损的程度,并从保护肾脏功能的角度考虑控制高血压。可选择有利于保护肾功能的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等。同时应注意与络活喜为代表的长效钙离子拮抗剂进行联合治疗,这样可进一步帮助患者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肾功能。
如果排除了肾脏病的原因,则要查查是否有慢性失血性疾病的存在,例如消化道的出血,育龄期妇女需考虑是否因月经过多,或处于妊娠、生育、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导致贫血。此外,还需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面色发黄需警惕脾胃疾病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总是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合理,所以让很多人的脾胃出现了问题。而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胃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导致很多的疾病出现,所以要注意及时的进行调理。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判断自己的脾胃好坏,具体有什么症状,那么下面就来教大家怎么判断脾胃的好坏。
看脸色
黄皮肤是我们中国人的重要特征。正常的黄色应当是明亮、润泽、含蓄的,并且有红色掺杂其间。如果黄色太过、黄色不及、黄色一色独显,或者与青黑等颜色一起显现,那就是病色。
中医认为,出现了病色的黄,首先要考虑是脾胃出了问题。
脾胃负责运化水谷,吸收水谷精华转变为气血。脾一旦有毛病,身体就不能实现这种转化,无法供给五脏六腑营养,于是血液减少了,其结果就是脸色变白变黄。
一个人脾虚了,面色淡黄,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会逐渐出现“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血津液都不足,不能营养身体造成的。
与萎黄相反是黄胖,即面色发黄且有虚肿。这种表现一般源于两种情况,一是既有脾虚又有湿邪,二是体内有寄生虫。
和萎黄、黄胖相比,黄疸要严重得多。黄疸属于一色独显,又是病色太过,病人往往脸黄、身体黄、尿黄,连白眼珠都是黄的。很多肝病病人都会出现黄疸,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看嘴唇
嘴唇,特别是嘴唇四周的“唇四白”,就是嘴周围一圈黄白无毛的部位,大约1毫米宽。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脾之华在唇和唇四白。
如果唇四白不明显了,那脾胃功能肯定衰退了;如果唇四白的颜色特别干黄,说明脾胃功能衰退严重;如果唇四白发黑发青了,这个人就有生命危险了。
看鼻尖
人的鼻尖不是尖的,而是有一个小坑。以这个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病重的时候,比如有的人脸上发青发黑了,一点光泽都没有,但只要他的鼻尖是明亮、润泽的,就说明他的脾胃运化功能还在,就还能吃饭、吃药,所以就有救,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另外,如果患病时黄色代替了其他病色出现在脸上,比如由黑转黄,而且变得明亮、润泽,说明脾胃恢复了,病情出现了转机。
脸色红润也可能暗藏健康危机
常言道:“面色红润万人迷!”“面色红润”“红光满面”通常是人们用来形容一个人气色好、身体健康的词汇,但“红光满面”却并非都是好事,有时还暗藏着某些疾病的危机。
这些脸红没问题
生理脸红
针灸专家罗鸿宇认为,每个人体质不同,有些人容易出现脸红,稍一活动就红光满面,一直容易脸红的人,往往面部出现从内而外、红黄交错的脸红,这是气血充足的表现,人们常常夸赞这些人“红光满面”,是健康的标志。
西医解释,皮肤科专家谢方明认为,有些人末梢血液循环较好,稍一活动,面色就比较红润,这也是一种健康的表现。还有一些人居住在高原,身体需要更多的红细胞来携带氧,造成脸红,这也是正常的。另外,有些人会因为害羞、着急、愤怒、紧张等引起脸红,这些都是由于情感的改变而造成的心理性脸红。
是否不容易脸红的人身体不如容易脸红的人更健康呢?罗鸿宇说,这不可一概而论,每个人体质各有不同,那些即使运动后、紧张时也不容易脸红的人,只要没有出现脸色发青,也是非常健康的。
吃药脸红
服用一些药物也会引起脸红。药师宋俭生介绍,服用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药就可能在扩张血管降血压的同时把面部的毛细血管也扩张了,造成一些脸红的现象,这是正常的反应,对健康没有太大的影响。
这些脸红藏危机
广西中医药学会理事、广西亚健康科学技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周海丰表示,脸红的原因很多,如颈椎移位,刺激交感神经导致的面部血管扩张;阴虚导致的午后潮热;生活在紫外线较强的地区,也会出现高原红等。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的脸红,如果原来不容易脸红的人突然脸红了,有可能是身体机能出现问题,则要警惕。
脸红提醒别喝酒
脸红就是不能喝酒的标志,喝酒脸红的人,不管有没有醉,都不应该继续喝了。为什么呢?内分泌科主任黎南中介绍,不少亚洲人喝酒以后,脸上身上的皮肤就变红,这个是由于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在体内堆积的结果。酒精在人体内会通过各种酶分解成各种物质,如果某种酶缺乏或者不足,就容易分解产生乙醛。如果乙醛大量堆积,就会容易脸红。而乙醛对身体是有害的,所以,喝酒脸红那是在提示你,别再喝了,否则会导致体内积累更多的乙醛,造成更大的危害。
可能更年期
一些中年女性在40多岁时会发现自己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脸红,又查不出原因。妇科主任白华提醒,中年女性脸红,有可能是更年期来了。
白华说,更年期脸红常常是在一段时间内会有阵发性的潮红及潮热,突然感到胸部、颈部及面部发热,有时伴有头痛、眩晕、乏力等症状。 有时候夜间会加重,甚至影响睡眠和白天的工作。
这时候的妇女还可能会出现血压波动,主要是收缩压(高压)升高,数小时后又可以恢复正常。这种现象绝经前1~2年最明显,持续一年后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出现这种情况的中年女性不妨去看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雌激素或采取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缓解。
小心高血压
患有高血压的人也有可能不正常地脸红。为什么呢?神经内科主任黄立武介绍,患有高血压的人群由于心脏扩大、心肌肥厚、心肌收缩力增加,会引起头面部血管扩张充血,才导致脸色发红。所以,一些高血压病人经常满面红光,另外,罗鸿宇也认为,如果一个人突然在两颧处出现暗红,可能是心脏病的先兆;如果面色红得比较浓,脉象没根,则可能是高血压导致的。
可能身体虚、肝阳上亢
罗鸿宇介绍,一些人如果面色出现颜色浮艳的红,同时伴有容易口干、大汗、脚气,则是阴虚的表现;有些人面色出现淡淡的红,但手脚容易发冷,常有胸闷、腰酸、脉浮的症状,则是虚阳外越所致;如果是老年人出现红光满面,在中医上可能是肝阳上亢导致的,这主要表现为常常在下午时突然出现脸红;对于肝阳上亢的人,可以适当吃一些镇肝熄风汤剂、潜阳丹;对于肺阴不足或肾阴不足的人,则可以适当吃一些六味地黄丸;对于更年期的女性来说,可以适当吃一些逍遥散、百合地黄汤、生脉饮来调理气血。
来源:39健康网/编辑整理: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