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你别不在意!


摘要 青光眼是世界第二大致盲性眼病,而且是不可逆盲,青光眼导致单眼及双眼失明的风险与病程长短有关。

 00  眼睛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眼睛的健康与否对我们的生活、形象等等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书本变为电子书,微信成为每日必用之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如影随形,这时候,你是否注意过青光眼这个疾病,你别不在意,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听卢艳医生聊聊青光眼。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当眼压超过眼内组织特别是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视神经损害如视盘凹陷扩大、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的一组眼病。

   

什么是眼压?

  

        眼压是眼内容包括房水、晶体、玻璃体以及眼内血液对眼球壁产生的压力。正常眼压值范围在10-21mmHg,一天24小时眼压可以有波动,但波动不超过5mmHg,双眼眼压差小于5mmHg。

  

确诊青光眼后终生存在失明风险

  

        青光眼是世界第二大致盲性眼病,而且是不可逆盲,青光眼导致单眼及双眼失明的风险与病程长短有关。青光眼确诊15年后,单眼失明的风险为50%,双眼失明的风险为 20%。青光眼确诊后终生存在失明的风险:双眼失明的风险为16% ,单眼失明的风险为 43%。

 

        北京一项社区青光眼筛查研究结果显示:约60%的青光眼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大多数患者诊断为青光眼时已经为中晚期。所以,相当一部分青光眼发病非常隐匿,危害很大。青光眼是光明的小偷,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导致双眼失明。

  

青光眼分两大类

  

        原发性青光眼主要分为两大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往往有远视,前房浅,房角狭窄等病理生理特点,在焦虑,情绪波动,工作压力过大,熬夜,看电脑、手机、微信时间过长,或在光线暗的环境逗留时间过长,均可诱发青光眼的发作。开始时可以有鼻根部、眼部酸胀,视物不清,夜晚看白炽灯泡可出现虹视(像雨后彩虹一样的光圈),休息后可以缓解,容易被忽略,如能及时就诊,及时激光治疗,可预防青光眼的急性发作,三分之二的患者可以得到根治。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可有剧烈的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可在数天内失明。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分为单纯性开角型青光眼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光眼。这类青光眼早期多无症状,等发展到中晚期才到医院就诊,视功能已严重受损,大夫往往回天无力。尤其是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眼压正常,早期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仍可出现视神经萎缩,视野损害,最后导致失明,更具有隐匿性和欺骗性。

  

        青光眼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近视、远视、高龄(60岁以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都是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建议以上人群定期到医院检查,以排除和早期发现青光眼。青光眼的排查包括裂隙灯、眼底、眼压24小时眼压,超声微生物显微镜(UBM),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

  

青光眼治疗贵在早发现、早诊断 

  

        青光眼是一类对视功能危害极大的眼病,预防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保证我们在有生之年保留有用的视力,保证生活质量。

   

        青光眼患者需要终生复查。一般来说,40岁以前,建议每2——4年做一次青光眼排查;40——54岁,建议每1——3年做一次青光眼排查;54——64岁,每1-2年做一次青光眼排查;64岁以后,每6个月——1年做一次青光眼排查。

   

        有高危因素患者,35岁以后,每1——2年做一次青光眼排查 。如果到医院检查,大夫怀疑您是可疑青光眼,一般要求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连续观测3——5年,方能排除青光眼,个别患者需要连续观察10年。

高眼压症也是青光眼的高危因素

  

        还有一种情况是,患者眼压高于21mmHg,但没有出现青光眼眼底改变和视野改变,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高眼压症。高眼压症也是青光眼的高危因素,需要到医院长期追踪观察。对于成年人,如果眼压高于24 mmHg,角膜厚度小于550 um ,建议局部点降眼压药物治疗,并到医院定期复查。

 

》》编后语

         青光眼危害这么大,小编又去查了其他资料,一并呈现在这里。

青光眼的主要分类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除了文章提到了原发性青光眼,这里简要介绍先天性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

      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

 

(1)婴幼儿性青光眼

      一般将0~3岁青光眼患儿归为此类,此型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者,母体内即患病,出生后立即或缓慢表现出症状。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一定同时起病,部分患儿单眼发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可有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角膜混浊不清、易激动哭闹、饮食差或呕吐、汗多等到全身症状。此型的预后关键在于及时正确地诊断,因小儿眼球壁正处于发育阶段,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患儿的预后。

 

(2)青少年性青光眼

      发病年龄3~30岁之间,此型临床表现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发病隐蔽,危害性极大。近年来此型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且有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

 

◎继发性青光眼

      继发性青光眼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均属此类,病因颇复杂,种类繁多,现仅简述最常见的几种继发性青光眼:

 

(1)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

      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衡,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自觉视疲劳症状或无明显不适,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易误诊。

 

(2)角膜、结膜、葡萄膜炎等继发青光眼

      眼内炎症引起房水混浊,睫状肌、虹膜、角膜水肿,房角变浅或瞳孔粘连,小梁网阻塞,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升高。

 

(3)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水肿膨大,或易位导致前房相对狭窄,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一旦白内障术后,很快视神经萎缩而失明。

 

(4)外伤性青光眼 

      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或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荡,使房水分泌,排出途径受阻,继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

 

治疗原则

 

      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而且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后果极为严重。一般来说青光眼是不能预防的,但早期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因此,青光眼的防盲必须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 作者简介 |

卢艳,北京世纪坛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擅长各种复杂性、难治性青光眼、白内障、神经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来源:39健康网/编辑整理: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