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救不行,还是我们不“行”


00 安宫牛黄丸

      临床上很多西医大夫不相信中医,更对于中医急救保持的怀疑的态度。中医常被认为是“慢郎中”。然而近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医急救案例的出现,我们不得不加以反思中医难道“快”不起来么?到底是中医急救不行,还是如今的我们不“行”?

 

中医急救不行?

在许多人看来,中医是“慢郎中”,只能治慢性病,急救不在行。其实中医急救的历史源远流长,葛洪的《肘后救急方》就是代表作之一。

 

笔者只是一名小中医,受师父们的影响,笃信中医,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热衷于通过实践验证所学。我曾按揉足三里或至阳穴缓解急性胃痛,运用内关穴缓解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均数分钟取效;父亲的肘部拉伤,屈伸不利,针对侧委中穴一针而愈,其肩周炎亦一针而愈;同事的网球肘按压肘灵穴2分钟而痛止……中医的救急法简单、高效而又充满神奇,在很多方面远胜西医,但大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逐渐成为遥远的历史。一些民间经验也在逐渐被遗忘,如:人摔倒了不能马上扶,等到他出声或者自己动了,再把他扶起来,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很多年轻人都不再听父辈讲起这些了。  

 

倪海厦有位弟子曾遇一妇人外出遛狗,人跌落山沟,头部右侧撞伤造成颅内出血,右眼处肿胀,昏迷不醒。当地医院要求开刀降颅压,倪师弟子为病患做十宣放血、百会放血后颅压降低,病患的脸色由紫黑变淡,叫她已有反应,可坐起一会,喊着想吐,又昏迷过去。后再剪下病人左边头角上的头发,烧灰后,将发灰用吸管吹进她的右耳……神奇的现象出现了,病人马上眼睛就张开且坐了起来。连续发灰吹耳三次后病人已开始清醒,再予服用补阳还五汤和血府逐瘀汤。患者复原的状况都很好,几乎没有后遗症。

 

中医现状是我们不“行”

看到这则医案时,笔者除了讶然,更有恍如隔世的穿越感,大家也会感受到这种救急方法的神奇。古圣先贤的急救和临床经验让我们叹为观止,但反观中医的现状,中医急救为什么不行?问题出在哪里呢? 

 

笔者的好友金医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推拿老师,几年前他曾反复研读彭子益先生《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书都快翻烂了。难得的是他在生活和临床中随时都用圆运动的思想去揣摩。一次他随师父抄方,来了一个一周未眠的病人,师父让他先诊,他就先仔细诊脉,诊断为胆火不降,阳不入阴所致。于是他让病人躺在推拿床上,取了一个穴位推拿降胆火。没想到,几分钟不到,病人竟然呼呼入睡。谁能想到中医推拿的疗效竟能如此神速?!

 

学者江慕渠曾问王凤仪善人:“是注《金刚经》的人能成佛?还是讲《金刚经》的人能成佛?”王凤仪回答:“注《金刚经》的和讲《金刚经》的,都不一定能成佛,是行《金刚经》的人能成佛。”中医也是一样。我们在学校和老师那里学习了中医十八般武艺,但真正用心去运用的又有几位?

 

对待中医应有的态度

有病人对金医生说:“我不知道你看病怎么样,但我很尊重你。因为从来没有推拿师给我仔细诊过脉!”学习了中医,认真按照中医所说的去实行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医。老老实实地、对每个病人都严格按照中医诊治的方法,切实去做,仔细体会,才会慢慢体会到个中差异,抓准病机,有的放矢。这种做法,似迂而反捷,收效反而最快!如果你本身漠视中医,又如何能从中受益,提高水平,让他人尊重呢?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古人学习的科学精神。有人对中医的急救效果持怀疑态度,这是正常、也是必要的,笔者以往也有过质疑。但只要留心,古往今来的案例举不胜举。对古人的经验及著作我们能否怀有敬畏之心,先假设肯定,然后去验证,真错了,就放弃;对了,不正是我们的进步吗?谦受益,满招损。一味否定古人只能证明自己的狭隘,与真正的科学精神无关。无论如何,我们都有必要重新审视古贤的经验、智慧。毕竟,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先贤以虔诚的心态书写的每个字符,都浸透了其智慧与慈悲,若非验证有效,早就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怎能流传至今呢?若固步自封,不肯突破自己的有限认知,简单粗暴地否定中医,就如南怀瑾先生所说“才是真的迷信”。

 

中医的没落,不在其他,而在于大家缺乏自信,又太浮躁,随波逐流,缺乏这种“学而时习之”的精神,学而不用,知而不行,将信将疑,学一套做一套,一切从西医出发,没有中医的思维,不是中医骗了你,而是你把中医骗了,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永远不可能成为精诚大医。所以,不是中医急救“不行”,而是我们自身不肯去笃“行”!

 

当然,由于中医急救立法的缺失,我们在行医救人的同时有时还需要西医同道作为后盾保护自己,但只有行动起来,做出成绩,才有机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注。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与同道共勉之。

 

中医传承几千年历史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同时也由于传承所产生的误差、新势力西医的引进冲击等多重因素使得那些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医一知半解的人产生了简单粗暴一味否定中医的思想,扭曲了中医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然而我们应真正懂得一旦当问题出现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是反思自己的问题而并不是指责他人的不足,只有这样想必我们才能得出“中医急救不行,还是我们不‘行’”这个问题的答案吧!

 

作者:孙成力

来源:中医书友会、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潇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