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养的是什么?


 

 

00 养生-000

       我们现在都在讲养生,但“养生”到底是什么呢?李辛老师在一次讲座中用深入浅出的描述讲述了他的理解,注意养生的您是否了解你的养生呢?

 

       养生其实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养我们的身体,比如说我们吃什么,不吃什么,这个是养身体。其实在古代,养生就是养生命,生命不仅是身体,生命的重点在于我们的内心,现在讲心灵、精神。在古代,就是"神",养神才是“养生”的根本。

 

       作为我们现代人,尤其老年人在养生方面,要怎么注意养神呢?

 

随时留意自己的身体

 

       怎么留意到自己的身体,其实是我们养生、养神的最重要的一点。

 

       比如说我们现在坐在教室听课,我在这里讲话大家在听,大家看着我,然后我看着大家,在这个时候大家有没有留意到身体呢?比如说脚趾头的感觉,或者自己坐在这里舒不舒服?是放松的还是紧张的?而这一点,就是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一个切入点。我们可以留意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身体是放松的还是紧张的。 01 打坐-001

打坐是很好的放松、觉察自己的方式之一

 

【打坐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放松的时候血液循环肯定是最好的状态,气血是通的;而且身体的放松,也意味着精神的放松。精神是司令部,当精神放松的时候,现代西医所说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中医来说的五脏的气血,都会平衡。留意自己,可以让自己更容易放松,这便是第一个好处。

 

       留意自身还有第二个好处。当我们在留意自己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不会完全的放出去,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做事的时候有时候会忘掉自己:看电视、打牌很开心的时候会忘掉自己,这个时候精神就全都出去了。精神出去以后,在传统中医来说,人体处于一个很大的消耗状态。这个时候,如果你在吃饭,你可能会吃得太多;如果你情绪不是太好,你也会意识不到。只有当你留意到自己的时候,你才能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照顾自己的身体。

 

维持情绪的健康 02 心无挂碍,常生欢喜心-001

心无挂碍,常生欢喜心

 

       我们中国人所讲的精神,不仅仅是我们的思想,有几个方向判断精神的健康。第一个,情绪是相对健康的,如果我有不高兴,我会发出来,或者我会知道,但是,我会调整过来,不会一直在不高兴的状态里,这一点很重要。

 

       现在很多病,跟我们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的状态有很大关系。而且我注意到现在不光老年人,很多年轻人,也会容易在一个情绪不太好的状态中做事情。吃饭的时候你们可以观察,有的人在吃饭、拿菜的时候,他的表情、眼神都是很不开心的,这在中医来说就已经病了。

 

病变从“神”病开始

 

       中医所说的病第一部分就是"神"病:精神状态出问题了,那就是问题,因为司令部出问题了。第二个部分才是中医说的气血出了问题,然后才到第三个层次,像西医说的,你确定有胃溃疡、风湿痛。但是最后得胃溃疡、风湿痛、心脏病,还要经过两站:第一站就是气血的问题,在能量层次,还有一站就是我们的精神放不开。你去看西医的时候,其实是在看第三站,所以就不太好看了。你看中医,中医在第二站就给你预防了。那养生呢?就是在第一站我们就开始注意到了,通过调整精神状态抑制住疾病的发展。

 

精神调摄三要点 03 精神调摄三要素-001

       想要保持精神健康,第一点就是精神稳定、思路要相对的清晰。

 

       现在人们有一个误解,好像人年纪越大,就会越来越糊涂,其实不然。不管是传统中医的观点,还是现代心理学、神经科学的观点看来,我们的大脑在正常情况下,都应该是越来越清晰的。大脑清晰与否,关键在于我们怎么用它。我们的肉体和内脏会随着年纪增长变弱一点,但大脑其实是像一个计算机,你用的正确,你用的越好,他就会发展得越好。若长期搁置、使用不当,也会效率下降,甚至缩短使用寿命。因此,平日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对保持精神的健康至关重要。

 

       第二,是我们反映和行动要快速。现在很多年轻人未老先衰,比如我原来也未老先衰。原来我工作很忙,那儿有一堆碗,我明明知道马上就可以洗掉,但我就放在那里,这个就是行动、反应不够迅速的表现,这些都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自己的。

 

       最后一点要注意的就是情绪要稳定,不要让自己处在一个很强烈的波动状态。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下,人很容易耗神,还会引起气血失调,甚至引发一些急性疾病。

 

       简而言之,精神稳定、情绪健康、思路清晰、行动有力,这就是养生、养神的最重要的指标。

 

| 主讲人:李辛医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天津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擅长方药,针灸,静坐和心理咨询。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多年中医临床与教学经验,立足传统经典,学习历代各家所长,取验于临床,致力于提升临证能力的教学与中医常识的普及。参与印度赤脚针灸师协会的慈善医疗教育工作。现任上海自道精舍、上海熙和堂诊所顾问,北京东文中医诊所顾问,瑞士自然疗法专职工作者协会(ASCA)继续教育项目培训老师。近年来在国内外开展临床医师技能提升教育工作。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Dr. Claudine. mere,2013年,瑞士出版),《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立品图书,预计2015年下半年出版)。

 

来源:正安聚友会,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