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料的养生妙用


01 调味料

      说到调料,经常做饭的朋友们不会陌生。调味料是日常家居生活的必需品。然而,这些我们常见的调料不仅仅可以为美味食物锦上添花,还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8种常见调料的养生作用~~

 

一、胡椒粉

 

      振食欲 散胃寒 止泄泻 兼消痰

 

      中医认为,胡椒性味辛热,入胃经、大肠经。有温中、下气、消痰、解毒的作用。主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并解食物毒。

 

      胡椒大致分为两类:未成熟果实晒干后果皮变黑者,称为黑胡椒;成熟果实外皮则成白色,称为白胡椒。白胡椒的药用价值高一些,调味作用稍次。它的味道相对黑胡椒来说更为辛辣,因而散寒、健胃功能更强。

 

①肺寒痰多的人可将白胡椒加入羊肉汤,以温肺化痰。

②有些人容易肚子痛,是由于肠胃虚寒造成的,可在炖肉时加入人参、白术,再放点白胡椒调味,除了散寒以外,还能起到温补脾胃的作用。

③平时吃凉拌菜,最好也加点白胡椒面,以去凉防寒。

④有个小方法治消化不良、食后饱胀、食欲不振。取胡椒粉1克填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隔日1次。

⑤治龋齿牙痛不妨取少许白胡椒粉加少量食盐塞入龋齿洞中,能缓解牙痛。

 

      中医认为,颜色黑的食物入肾,因此,黑胡椒温补脾肾的作用更明显,可以治疗由脾肾虚寒造成的“鸡鸣泻”(指经常在早晨拉肚子),方法是在头天晚上喝用黑胡椒调味的肉汤。用黑胡椒做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与肉食同煮的时间不宜太长,因为黑胡椒中含挥发油,受热时间太久会使它独特的香辣味挥发掉;二是热度高可让胡椒的味道更浓郁,因此做铁板类的菜肴效果更好。

 

      由于胡椒的热性高,吃了容易让人体内阳气生发,最好一次别多吃,用0.3克~1克左右较适宜。另外,发炎和上火的人要暂时禁吃胡椒,否则更容易动火伤气。胡椒除了会令人产生舌麻感外,还能升高血压。平时属阳盛内热、阴虚火旺体质者和孕妇,以及有咯血、鼻衄(流鼻血)、便血、便秘、痔疮、高血压、胃溃疡、牙龈红肿、咽喉肿痛、口臭等病症者,应禁食或少食胡椒。由于胡椒性热,古人认为过食会损肺、发疮、齿痛、目昏、破血、堕胎等,因此即使是平时调味也不应过量。

 

 二

 

      补脾精 化胃气 生津液 缓里急

 

      别看糖很常用,它的养生药用价值也多得很。中医认为糖性味甘温,入脾、胃、肺经。有缓中、补虚、生津和润燥的功效。能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

 

      《名医别录》记载其能“主补虚乏,止渴,去血。”《长沙药解》记载其能“补脾精,化胃气,生津,养血,缓里急,止腹痛。”《千金•食治》中记载其能“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除唾血,却咳嗽。”孟诜说其能“补虚止渴,健脾胃气,去留血,补中。”《圣惠方》则记载其能“解乌头、天雄、附子毒。”

 

      在保健养生方面,红糖比白糖用得更为广泛,红糖性温、味甘、入脾,红糖的功效与作用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瘀等,尤其适合产妇食用。红糖的功效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后妇女补血上。

 

①在月子里,产妇怕受寒着凉,红糖可以祛风散寒;

②产妇失血过多,红糖可以补血;

③产后瘀血导致的腰酸、小腹痛、恶露不净,红糖具有活血化淤和镇痛的作用;

④产妇活动少,容易影响食欲和消化,红糖有健脾暖胃化食之功;

⑤红糖还具有利尿作用,可使产妇排尿通畅。

 

      “女子不可百日无糖”,指的就是红糖。按照我国民间习俗,产妇在分娩后,都要喝些红糖水,只要适量对产妇、婴儿都是有好处的。但是,有不少产妇喝红糖水的时间往往过长,有的喝半个月,甚至长达一个月。如果久喝红糖水,红糖的活血作用会使恶露的血量增多,造成产妇继续失血。因此,产后喝红糖也不宜太多。

 

      不少初次尝试喝中药汤剂的人都会觉得比较苦,可不可以在汤药里加点糖呢?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糖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药性及疗效。

 

①多食会助热,如果患者具有腹胀中满、湿热停滞体内、痰积聚在体内、舌苔厚腻等情况时,一般严禁加糖,以避免不良反应。

②有痰者不宜服用。

③白糖性凉、红糖性温,如果把白糖加入温热药剂中,或把红糖加入寒凉药剂中,都会减弱药性,阻碍药效的充分吸收,影响疗效。

④中药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糖类特别是红糖,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中药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可与之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继而产生浑浊、沉淀,不仅影响药效,而且危害健康。

 

 花椒

 

      花椒是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香气浓郁,是居家必备的调味品。具有定麻味、增香辛和除腥减膻的作用,位列调料“十三香”之首,素有“调味之王”的美誉。

 

      花椒也是一味中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其药性辛热,归脾、胃、肾经,具有芳香健脾、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等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日:“花椒坚齿,乌发,明目,久服好颜色,耐老,增年,健神。”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花椒含挥发油、生物碱、香豆素和有机酸,具有局麻、镇痛、抗炎、抑茵、抗氧化、抗肿瘤、杀虫等药理活性。

 

 四芥末

 

      芥末,辛热无毒,具有温中散寒,通利五脏、利膈开胃的作用,能利九窍、健胃消食等。芥末香辣味可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有开胃之功,能增强人的食欲。它还具有解毒功能,能解鱼蟹之毒,故生食三文鱼等生鲜食品经常会配上芥末。

 

 五生姜

 

      生姜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温肺止咳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六、食醋

 

      食醋中含有0.4%~0.6%的醋酸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多种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所以,在本地细菌和病毒类疾病流行的时候,人们可以在炒菜、拌凉菜时添加适量的醋,这样既可以开胃增食,又可以抑菌,可以说是“一石二鸟”。

 

 七、八角

 

      八角是制作冷菜及炖、焖菜肴中不可少的调味品,其作用为其他香料所不及,也是加工五香粉的主要原料。果实与种子可作调料,还被中国传统医学当作药物使用。该医学理论认为其具强烈香味,有驱虫、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祛寒、兴奋神经等功效。

 

 八、香菜

 

      中医认为,香菜性味辛、温,入肺、脾经,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之功,适用于感冒、小儿麻疹风疹透发不畅、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此外,香菜的香气是由醇类和烯类组成的挥发油及苹果酸钾引起的,入食后可增加胃液分泌,增进食欲,调节胃肠蠕动,提高消化力。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新浪网;图片来源网络/编辑整理: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