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养生之惊蛰


01 惊蛰

      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天气转暖,各种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昆虫会被惊醒,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春耕期。同时,由于这段时间正值冬春季节交替,乍暖还寒,也是疾病多发季节。那么在这个充满盎然春意的节气里,我们应该如何食疗法?该如何运动身体呢?

      惊蛰的蛰是“藏”的意思,3月上半月,农历2月上半月,天气渐渐回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冬眠动物和多种昆虫感于春季温暖,震惊而出,是为“惊蛰”。惊蛰处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期,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并会出现雷雨或连续阴雨。是一个疾病多发的季节。

 

惊蛰时节食疗法

 

一、惊蛰应多吃清淡食物

 

      《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容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饮食中注意做到饮食品种的多样化,以保证人体能够得到丰富而充足的营养素供给。

 

      由于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所以人们需要进行饮食调养,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或病毒的侵袭。

 

      惊蛰节气是传染病多发的日子,要预防季节性的传染病的发生,应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

 

      维生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的摄入能够明显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有:水萝卜、辣椒、甜椒、苦瓜、蒜苗、白菜薹、红菜薹、油菜薹、甘蓝(圆白菜)、菜花、西兰花、芥菜、芥蓝、菠菜、萝卜缨、木耳菜、香菜、苋菜、芦笋、白薯叶、山楂、黑加仑、沙棘、柑橘、刺梨、番石榴、桂圆、荔枝、木瓜等。

 

二、惊蛰宜适当进补

 

      惊蛰的饮食原则是保阴潜阳,可以适当选用一些补品,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一般应选服具有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补品。像鹌鹑汤、白木耳煮麻雀、清补菜鸭、枸杞银耳羹、荸荠萝卜汁、枸杞蛇肉汤、虫草山药烧牛髓、扁豆粥等。或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下面给大家介绍两款进补食疗方:

 

.猪心枣仁汤

 

      猪心1个,酸枣仁15克,茯苓15克,远志5克,味精、精盐各适量。先将猪心剖开,洗干净;茯苓、酸枣仁、远志用细纱布袋装好,扎紧口与猪心同入砂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打去浮沫,后改文火慢炖,至猪心熟透后,加入少许精盐、味精调味即成。此汤有补血养心、益肝宁神之功效。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心悸不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以及阵发性心动过速、风湿性心脏病、神经衰弱、癔病等。

 

炖龙眼党参鸽肉汤

 

      龙眼肉30克,党参30克,白鸽肉150克。先将鸽肉洗干净,切成小块,与龙眼肉、党参同入砂锅,加水适量炖汤,鸽肉熟后饮汤,食肉和龙眼。此汤有滋肝肾、益脾气之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血亏虚、脾气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心悸不宁、失眠健忘、气短食少等。

 

三、惊蛰多食锅巴好

 

      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甜食以养脾。锅巴属甜食,可以多吃一点。锅巴是煮米饭时锅底所结之物经低温烘烤而成,又香又脆。据现代科学分析,焙锅巴所用的粳米,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1、e、纤维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除淀粉外,其他成分大多藏于米粒胚芽和外膜里。经过低温烘烤,外层的营养成分多被破坏,部分的淀粉也分解了,故食时极易消化;而且,在吃锅巴时,必须细嚼慢咽,这样可以分泌大量的唾液酶以帮助消化吸收,促使肠胃蠕动,增强其功能;另外,微炭化后的锅巴,还能吸附肠腔里的气体、水分和细菌的毒素,以达到收敛止泻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焙烤成锅巴的粳米有补脾、养胃、滋养的功效,最宜病后食用。粳米经炒、烘、烤之后,食之味香,促进食欲,还有消食导滞、收敛止泻的功效。因此,春天多食锅巴好。

 

惊蛰时节健身方案

 

一、腰部强健操

 

      腰为肾之府,肾主藏精,由于排精的原因,男子肾脏易衰,腰部首当其冲,尤其中年以后,不少男子常感腰部酸软无力或疼痛不适。临床所谓“四十腰”。腰部强健操则能强肾健腰,预防腰肌劳损,保持腰部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防止腰部运动功能的衰退。

 

      其动作如下:

 

①摆头摆尾

 

      直立平视,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叉于髋部,并推送髋部自右向左做前、后绕环动作5次,再反方向做5次。每组重复练习4~6次,练习时动作应缓慢而连续,呼吸自然放松。

 

②前后屈体

 

      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手交叉置于脑后,抬头挺脑吸气。然后上体逐渐前屈至极限,同时慢呼气,暂停1~2秒后逐渐抬起上体,吸气,尽量向后倾倒。静止1~2秒钟后重复以上动作。每组练习15~20次。练习动作幅度应逐渐加大,呼吸自然协调。

 

③体侧转动

 

      直立平视,两手叉于髋部,上体缓慢向左后转动至极限,转体时身体应随头自然转动并吸气。暂停1~2秒后呼气还原,并继续向右后转动至极限,同时吸气,如此反复25~30次。练习时转体动作应与呼吸协调配合,两腿伸直,脚跟不离地面。

 

④俯侧挺身

 

      跪卧,两手于体前支撑,低头含胸,拱背,吸气,身体向前伸展,抬头,塌腰成俯撑挺身动作。静止1~2秒后,呼气还原。如此重复25~30次。练习中呼吸深沉而缓慢,伸展动作要充分。

 

⑤团身滚动

 

      两手抱膝,团身坐姿。身体自然后倒做前、后滚动动作。注意团身要紧,滚动圆滑,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向后滚动至肩背部,向前滚动自坐起。如此练习25~30次。

 

⑥仰卧起坐

 

      两手抱膝仰卧。然后向左转动,同时展体成俯卧,两臂、两腿伸直,头部微抬。静止1~3秒,再向右后转动,同时收腹、团身、抱膝成开始姿势,并连续做与此动作相同、方向相反的动作。每组练习25~30次。练习时展体要充分,团身要紧,整个动作应协调一致。

 

⑦站立按摩

 

      两腿开立,两手放于腰部,掌心向外。用手背成螺旋形由下而上揉摩15~20次。揉摩时全身放松,两眼微闭,精力集中于腰部,动作应缓慢而柔和,呼吸自然。

 

二、甩手、扭腰、后倾回春操

 

      甩手、扭腰、后倾操是最为简单易学的体操。具有行气活血,壮阳益气之功。坚持练习,可治疗多种慢性病,最适合老年或体弱男子锻炼,故名回春操。可接连练习,也可只做一种。

 

①甩手

 

      先将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上身尽可能放松,下身则必须用力,然后使用腕力,将手掌轻轻地张开,再将手臂以三成的力量伸到正前方,以七成的力量伸到后方。甩手运动可促使气血流通,使身体变得轻盈,增强体力。初练时每天可做三次,每次各做100次,以后可逐渐增加次数。

 

②扭腰

 

      先将两脚张开与肩同宽,上半身尽可能放松,使身体保持自然状态,然后将腰部往后倾斜到最大限度,此时脚不要移动,做头部转向后边看似的动作,转至不能扭转的程度为止,然后再返回正面,接着再朝相反的方向、以同样的方法反复转动。扭动身体时同时摆动手臂。扭腰运动能增强脾胃功能,又能宽胸理气,强肾壮腰,并有减肥之效。

 

③后倾

 

      两手重叠放在背后,将上半身往后倾斜到最大限度,再恢复至原状。这种体操能刺激督脉,激发人体阳气,增强机体活力,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而达回春之效。

 

三、提肛缩肾

 

      提肛缩肾是肛门运动健身法,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健身法。肛门运动,可强化督任二脉,增强脾肺肾功能,治疗早泄、阳痿、性欲低下,并可防治痔疾。其法简单易学,具体动作是:

 

      坐在椅子上,心神宁静,轻闭双眼,全身放松。然后慢慢地在肛门上用力,再用一口气用力将肛门缩紧,犹如排尿时中途停止的要领一样。接着立刻将力量放松,使肛门松弛。如此反复地使肛门收缩、放松。每日最好练2~3次,每次练20~30下,3~5分钟为宜。

 

      在肛门收缩时,阴茎就会提高,像拉弓似的感觉。坚持长期练习,可增强盆底肌及括约肌的力量。从而使阴茎勃起,可随心所欲,达到治疗阳痿、早泄、增强性机能的目的。

 

|编后语|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最后,让我们以吴藕汀的这首诗作为结尾,祝愿接下来的春耕顺利平稳,新一年有个好收成!

 

来源:新浪健康网整理,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木子